尊敬的李显龙总理、张志贤副总理,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很高兴出席“新加坡讲座”和“通商中国”共同为我举办的演讲会,同各界人士见面、交流。长期以来,两机构为促进中新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对此表示赞赏。我也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新加坡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中新关系稳步前行,务实合作持续深入推进。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宣布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我这次访问新加坡,旨在同新方一道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推动中新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新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特殊的亲密友好感情。1985年我曾到访过新加坡,贵国繁荣的经济、优美的环境、井然的秩序、高效的治理等令人印象深刻。时隔30多年再访,感到又有很多新变化新气象。新加坡建国50多年来取得了令世人惊羡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炼化和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对新加坡的发展成就,我表示衷心祝贺!
新加坡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成就也是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取得的,我们坚定融入世界经济,坚持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不仅发展了自己,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新两国的实践说明,国家不论大小,开放融通都是走向繁荣和实现包容增长的必由之路。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实现前所未有的持续发展,其缘由也在于此。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仍在持续,但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又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有加剧之势,不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也影响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给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存在着各方机会和受益不均、传统产业和就业受到冲击等包容性不足问题。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国际社会该何去何从、怎样抉择?
正确的选择取决于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得承认这样的客观事实: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资本、人员和信息流动,让生产者有了更大市场、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拓展了各国发展空间。还应看到,世界生产力的每一次大跃升、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大进步,都是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的,在当前传统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要使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支流而非主流,通过有效应对是可以解决的,决不能因小失大、因噎废食。只要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秩序的基石,其权威和效力应得到尊重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确有不足之处,需要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和完善,中国对此一直持积极态度。但改革要有底线,贸易自由化的大方向不能变,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基本原则不能改,不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否则就动摇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导致全球贸易失序。改革涉及各方利益,要坚持平等参与,照顾大多数成员的关切,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尤其要维护发展中成员的发展权益,促进南北差距缩小而不是扩大。改革极为复杂,不能追求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应排出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抓紧解决上诉机构人选等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