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构建绿色发展制度要突出中国特色

普洱市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区,不仅对普洱意义重大,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同样意义重大。当年邓小平在珠三角南端画了一个圈,深圳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有前沿阵地,如今,普洱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画的那个圈呢?普洱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明完全可能让这个圈很圆很亮丽。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待,我谈一下普洱市委市政府正在进行着的绿色发展制度构建问题。我的基本观点是,构建绿色发展制度要突出中国特色。

我要讲的第一个观点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评价中国历史,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可持续的。也请大家注意,我没说它“发展”。但单纯做到可持续就很伟大了,要继承下来。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老祖宗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实实在在的制度,那就是作为一种文明类型的农耕文明,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小农经济。现在看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其实,看三百年以前,它拥有西方同时期没有的粪肥技术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由于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前就懂得这个技术,把人畜排泄物变成粪肥了,不但生活环境好,土地肥力还得到保持甚至是提高,这样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就比同时期的欧洲高出好几倍。当今中国人多地少成为基本国情,主要是粪肥技术及其制度安排发挥了作用。当然中医药技术等等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我们今天说中国老祖宗构建了绿色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制度,那就一定要有明确的利益制度安排。中国老祖宗留下句俗语,叫做“远年富,多载树;近年富,拾粪土”。这就是制度安排,栽树和拾粪都属于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这样做了就能够致富。所以,我建议普洱市能够好好地的把我们自己老祖宗那个农耕文明的精髓继承下来,特别把看似落后的传统农家那种生产生活方式好好总结一下,让它现代化。在中国传统农村,积肥了粮食产量就高了,就能够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农业兴旺。你看,这是一整套以生态文明措施为根基的利益链条。

基于上面的看法,我要对全国普遍实行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提出批评性意见。我去过很多农村,垃圾处理都在搞“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一套制度本质上来自于西方,并不是很高明,真正的高明处理方式是,把西方人眼中的垃圾变成可回收的资源。西方人创造了垃圾分类方式,好像很先进,但垃圾分类后还是垃圾。我们老祖宗就不这样,人畜排泄物统称为“粪”,很肮脏,但老祖宗把它变成肥料,搞了个积肥制度,就变废为宝了。从理论上概括,这就是把上游生产生活环节形成的排放物变成下游生产生活环节的资源。现在能不能做到?我看能做到。前年我在山东省莱州市与一位镇党委书记交谈,他告诉我说,把村里的垃圾转运到到县垃圾焚烧场,平均到一个农村人口身上大概要130元钱。我想,这么多钱不是最终让垃圾焚烧炉烧掉,而是完全用在村里,也就是让农民兄弟讨论,只要做到村里不生产垃圾,变废为宝,就能够增加收入。我相信这样做了,农村仍然可以做到生产生活中的排放物完全资源化利用,这样不仅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北京郊区有个村庄叫西柏店,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先进单位,在市里支持下,2分钱回收老百姓手中的塑料袋,老百姓就都把塑料袋送来了,一些老人还到处捡拾别人丢掉的塑料袋。受到这件事启发,我和中央党校另两位教授还做了家庭无垃圾排放小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据此,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无垃圾社会传统的继承与创新》,2016年7月发表在《中国环境报》上,普洱市构建绿色发展制度可以参考。

我要讲的第二个观点是,在第一个观点基础上,要把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我虽然没去普洱市实地调研,但接到这次参加论坛的邀请后,看了很多普洱市绿色发展的相关报道。形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普洱市受到“二老”偏爱,一个是老天爷,一个是老祖宗,给普洱市留下了绿水青山。普洱市委市政府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对绿水青山资源进行企业化运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个思路当然是对的。但在制度构建层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还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思想指引下做得更好一些。

我在看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普洱市在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中成立了绿色经济融资担保公司,是市里拿了50个亿元资金搞起来的。然后我百度了这个公司,发现这个担保公司有好几起官司,基本案情都金融机构要求这个公司替搞绿色经济的市场主体向银行赔钱。我看到,不算本金,贷款利息很高,有的是年化利息24%,个别还有超过30%的。这就有问题了,搞绿色经济贷款利息达到24%以上,这不就是高利贷吗?这是传统小农经济的制度安排,是造成我国古代经济不发展的基本原因,直接削弱了可持续的根基。这不是绿色经济。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建议是普洱市好好的学习一下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特别是关于农民组织化的这样一个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把农民组织起来非常重视,顶层设计理念就是办农民合作社。但他的观点不是现在一般所说的专业合作社,而是三位一体综合性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博士论文中就讲的很清楚,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他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指导瑞安市“三位一体”改革试验。所谓三位一体,就是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统一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完善的三位一体合作社体系还包括保险、生活服务,是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他这样一个顶层设计,精髓在于所有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经营环节产生的利润尽可能地都留在农民手中,其中各种经营环节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务。我查了一下普洱市的资料,存款余额900多亿元,贷款余额不到500亿元,存贷比为55%左右,十个区县的存贷比可能会更低。这就是说通过金融渠道外流的资金很多。既然普洱当地资金外流了,为什么企业贷款还那么难呢,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总书记的思想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把农民组织起来办合作社。但这个合作社不能只搞某个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还要为搞生产的农户提供购销、技术,金融、保险服务。在这些服务性经营业务中,生产技术服务是不能赚钱的,购销服务赚钱很不稳定,最稳妥的赚钱业务是金融保险业务。而且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合作金融在熟人社会范围开展,风险最低。这样,金融业务产生的利差就留在合作社,留给农民之间,这其中的原理与我们老祖宗那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是一样的,就是老百姓做了事,利益留在他自己手中。否则的话现在都是企业在这儿唱戏,而农民处于一种辅助的地位,这个就不行。

9月2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乡村振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要侧重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你看,他没有提着重发展农业企业。这不是说反对企业进入农村,企业进入农村是可以的,但没有农民合作社不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制度安排应当是合作社。企业进入农民要依托农民合作社。打个比方说,农村市场经济是一棵大树,农户是根,合作社是干,企业是枝叶。主要的还是在合作社,要以合作社为核心来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我建议,普洱市还是围绕着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把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中来。谢大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导)

(2018年10月18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现场发言现场速记原文)

[责任编辑:韩冰曦]
标签: 中国   特色   制度   绿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