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持人!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我非常有幸于9月13日至15日随人民论坛调研组实地体验、感受了普洱的宁洱县和江城县的生态环境和普洱市推进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果。
此次调研,给我留下两个深刻印象,一是普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文件精神和建设国家级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的决心与采取的措施,二是他们的积极行动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在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我特别注意看了一下思茅区的数据,2017年实现农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了5.6%,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7户,同时在农药的施用量上,这个是我比较关心的数据,同比下降了10%,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29.46万亩,共有26户企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有机茶园2.7万亩,有机咖啡园9595亩,有机生物药3484亩,建设生态咖啡园2.7万亩等。一方面是产量、产值在增长,一方面是农药的用量下降,这一升一降,反应了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减少了残留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参观了普洱祖祥高山有机茶园,茶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不仅生产的有机产品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并且茶园整体也获得有关国际机构的认证。我感觉这是普洱市推进绿色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成果。
二、绿色工业也在发展。普洱发展工业的基础不是十分的雄厚,但是目前逐步形成了突出地区特色的绿色工业产业,像茶叶,咖啡,生物药,食品加工,林产品深加工等,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新型工业加工体系,而且2017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了14%,单位GDP的能耗下降了2.8%,同时主要工业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率接近100%,我觉得这个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我们去了西南水泥厂,我感觉这个企业,也是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从立窑改为旋窑,同时企业还利用余热发电,这些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城乡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普洱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创建工程,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普洱市落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对我们普洱的持续的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的工作力度,围绕地区特色,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巩固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水平;第二,继续完善绿色工业发展的产业链,做好生产加工、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第三,发挥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做好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的健康产业,集养老休闲健康度假为一体。
第四,就是在各项产业发展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环保优先的原则,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覆辙。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认真汲取工业化前期比较粗放式的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当时没有这样的发展理念带来的,所以现在在成倍的偿还历史欠账。
突出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体现在几个方面,我总结一下是“六定”。一是定功能,突出环保空间管控。在确定发展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个区域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功能是什么,是工业为主、商业为主、人居为主或其他为主?确保生态红线不被侵占;二是“定边界”。包括城市的边界,开发建设的边界,一定要确定,不确定就有可能导致后面的很多的问题。厂先有大楼还是先有居住区、幼儿园,学校,还是加工企业等,这个我觉得要定边界,包括居住的,医疗的等等,目前环保的管理依据之一就是“三线一单”,生态红线是第一位的;三是“定底线”,环境质量底线不能突破,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等不得因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及其它发展导致降级,四是“定资源利用上限”。不能无限制的开采、滥采自然资源,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也有容量。五是“定清单”。一个区域内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开发项目负面准入清单非常必要,在区域内开展规划环评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可进行开发建设的活动类型、规模、开发强度等。比如说铁矿开采不光是有矿产资源就可以开采,还得考虑水的因素等其他的资源,空间的资源情况,以及管理能力,治理能力等。六是“定标准”,以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和不断提升环境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等手段,倒逼企业技术进步等。以上只是个人建议,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