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格兰德勒、巴基斯坦的纳西姆、斯里兰卡的萨曼,三个普通外国人以前完全各不相干,如今却因“一带一路”有了共同点:各自的生活轨迹,都因“一带一路”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人都给“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普通却不可或缺的贡献。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带一路”所承载的希望、缔结的友谊和拥有的力量,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一带一路”到底有多火。
德国出租车司机格兰德勒——
牺牲休息时间,义务宣传“一带一路”
格兰德勒和她的“一带一路”宣传车。冯雪珺摄
格兰德勒的“一带一路”义务宣传车。冯雪珺摄
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有一辆特殊的出租车,当然我要说的可不是它的车标(三叉星),而是它的扮相。车身两侧插着中德两国小国旗,顶上竖着中德双语写就的“丝绸之路”标语,车身后同样贴有双语标注的“中国梦”宣传,车门上还挂着一面“ 一带一路”的旗帜——全部都是鲜明的中国红。
这辆车的车主是55岁的比吉塔·格兰德勒,她常年开夜班车,白天是休息时间。打今年3月起,她利用牺牲了休息时间,主动承担起了“一带一路”宣传员的工作。她说:“今年3 月,我在《北京周报》德文版上读到了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的一篇访谈。我很认同他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它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基础设施现代化、更多就业和经济繁荣。应该让更多德国民众了解到这一倡议。”
格兰德勒决定在白天将出租车改造成“一带一路”宣传车,停在闹市区,分发自制的“ 一带一路”宣传手册。她通过在线翻译,把相关的中文放大打印,“依葫芦画瓢”地裁剪出来,做成宣传标语。在格兰德勒的影响下,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宣传队伍,现在这个10 人左右的小队被亲切地称为“一带一路”大家庭。
“去年,一名弗莱堡大学的德国女学生告诉我,她一定要让未来的子女学习中文,因为中国未来在科学界的领军潜能不容忽视。” 格兰德勒突然明白了“一带一路”对德国的重要意义。“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生质量。如果德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必定会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扩建。”“顿悟”的格兰德勒想通过自己的“一带一路”宣传车,将感悟分享给更多的普通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