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双方均为再婚的不准操办酒席”“违者礼金一律没收”……这些限定性极强的规定是某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规范管理县辖区内所有城乡居民操办酒席的“红头文件”,一经曝出,引发质疑。《人民日报》2月7日刊文认为“复婚不准操办酒席”这种“红头文件”太任性!
如何遏制这种任性的“红头文件”?还是要把这种“红头文件”锁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接受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清理制度乃至司法审查制度等规制和约束。“有权不可任性”,遏制权力的“任性”,需要激活制度的“理性”和“刚性”,用一系列制度管住地方政府形形色色的“任性”。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将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知道政府的权力边界,接受社会监督。权力清单将推动各级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有利于消除权力寻租空间,从源头上切除滋生腐败的链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行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目前,中央政府层面已经公布了权力清单,中央编办官方网站列出了60个国务院各部门的权力清单。而承担大量行政审批事项的地方各级政府,也应积极推行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这样才能接得住、接得好国务院部门下放的权力,才能让简政放权在各地更深入、更有效。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让老百姓充分了解政府部门的权力行使流程,让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呈现在阳光下,让政府树立权力有边界的职责意识,实现政府体系上下层级、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的泾渭分明。
权力清单的公布是简政放权的关键一步,当然,更关键的还是要依法巩固简政放权的成果,依法确认和锁定权力清单。哪些事务应当“有所为”,哪些事务应当“有所不为”,应该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界定,将“红头文件”形态的权力清单上升为不以政府班子更迭为转移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力清单,用法规划定政府的权力疆界,从法规上界定好政府的权力和市场、社会的分界线。
遏制此类“红头文件”的任性,还需要切实落实依法行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曾公开宣判首例涉及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案件,判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2014年发布的《关于申请注册新增零售或批发服务商标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规定不合法。该案开创了法院对“红头文件”依据新行政诉讼法进行司法审查的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表明奇葩的“红头文件”也要接受合法性审查。
首个法院对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说不的案例,让人们感到,依法行政的口号正落实到更广泛的层面。我们期待权力清单制度和司法审查制度,能够真正遏制寄生在“红头文件”中形形色色的权力“任性”。
(作者为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