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与河南省林州市进行了“人民论坛海归人才调研基地”签约
海归推动中国,梦想照耀征程。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2017第三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1月8日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与河南省林州市地方政府进行了“人民论坛海归人才调研基地”签约仪式。仪式结束后,河南省林州市市委书记王军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林州市与临沂市是否存在竞争关系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林州市市况,鼓励各位海归前往林州市发展。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嘉宾。临沂市赵市长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其实林州和临沂有非常深的渊源,我们都是革命老区,临沂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有非常紧密友好合作的关系,两市之间是共赢的关系。
借此机会,我简单介绍一下林州的大致情况。河南省林州市处在三省交界之地,有110万人口,王家卫前些年导演的电影《2046》就进驻了林州的县域拍摄。林州是非常美丽的地方,最明显的城市符号就是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林州正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
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林州走过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在上世纪1960至1969年十年时间,林州先后耗资6865.64万元开凿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形成了红旗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林州这些年取得了经济社会长足的发展,特别体现在林州拥有了一些国家级的经济发展平台,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86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说到林州的优势,刚才临沂市副市长赵爱华说到基金的优势、平台的优势、专家相关落户的方式,我都非常赞同,林州也有这方面的优势。我听了各位专家和海归人士发言,十分感动。作为一个在县域工作的地方领导干部,我认为这次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搞的活动形式非常好,这里面有三方关系,海归是主题,海归回来以后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咱们的论坛是海归和目标达成的平台和纽带。
刚才林州、临沂市和人民论坛杂志社的签约仪式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加实了,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所搭建的纽带和平台更有利于做一些高度上、宽度和广度上的问题。林州是县一级的最基层区域,有利于海归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寻找非常接地气的、有深度、有厚度的载体平台,这就是中间纽带和平台的互补关系。基层地方和人民日报在国内可以说是最高大、具有最宽阔视野平台的互补关系。国内外有海外经历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可以在林州的小山村任小村长,现在已经有72位亿万富翁和高端人士任林州的村长,他们很喜欢中部地区太行山区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他们不缺钱、不缺技术和高大上的生活,就缺一个村长的荣誉,他们的心留在了林州,为林州的经济社会,特别为科技创新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希望更多的海归人士和专家学者能够把目光、把心投向林州、留在林州,欢迎大家去大美林州。2015年去林州的韩国游客共计12万人,2016年应该会突破15万人。明朝有一个县令曾经在林州市黄华寺写下了四个字“天开图画”,美丽的林州市欢迎各位海归人士,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