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独家政论 > 正文

官场中人最爱“打听”什么(2)

核心提示: 官场作为特殊的信息源和信息中心,包含大量关于政策和干部的各类信息。越是“上层”的机构和领导,越是掌握着重要的“信息”;越是与自身直接“相关”的信息,干部越有“打听”的信息需求。根据打听“信息”的直接性和重要性,可以把“包打听”所需的信息大致分为几类:干部选拔任用的信息,纪检监察中的信息,领导个人特质和爱好的信息,领导周边关系网络和人脉的信息。

官场“包打听”为什么打听

由于“官场”储存着权力和资源的大量“信息”,自有其开发利用的“使用价值”,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下一级干部就有“索求信息”的需求。这也是“包打听”存在的“市场理由”和“生存空间”。分析了“包打听”打听什么信息,基本就能了解“包打听”为什么打听信息。概而括之,有以下几种。

第一,“信息自我消费者”。此类信息“包打听”和使用者,基本上属于“自我消费者”。打听有关领导和纪检信息,是因为此类信息与自己的升迁和奖惩直接相关,特别是在干部换届和选拔时,有晋升希望的个别干部,急于了解“情报”和疏通“关系”,往往是自己直接“打听”,取得的“信息”,也是直接服务于自己的需要,自己直接“消费”。此为“一级包打听”的行为动机,自我打听、自我消费。此类打听信息、消费信息的过程和深度,自我消费者不便、也不能对“第三者”言说。因为此类信息直接关系着“打听者”的仕途预期和政治生命。此类“包打听”级别越高,其“机密”程度越高,越不能对“他人言”。

第二,“信息寻租者”。此类“包打听”者,最为普遍,也多为“代理包打听”,就是为了“别人”来打探消息。当然,“无利不起早”,“代理包打听”不会“白忙活”,把打探来的“信息”奉送给“委托者”,未来肯定会有“好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为自己的“上级”或领导打探消息,此时的领导涉及相关的“升迁”或“查处”,本人“不便”出面询问,派自己的“秘书”或“亲信”多方打探。此类打探来的消息,奉送给“领导”,虽不一定立马得到“现时好处”,但领导以后的“关照”和“提携”是为更大的“预期利益”,此为“隐性信息寻租者”。二是“权力掮客者”的“信息寻租”,此类“权力掮客”,就是“买官卖官”隐形市场中的“中介人”,打听各种信息和结交各种关系,是为了以后市场上的“待价而沽”。所谓“地下组织部长”式人物,通过提供权力“信息”收取钱财,即为此类“信息寻租者”典型。而媒体时有报道的,有人想“买官”,交给了“中介人”巨款而上当受骗的案例,反证了此类“官场信息掮客”的存在和恶劣。

第三,“信息他用者”。此类信息“包打听”者,多为社会和官场上的“关系人”和“交际人”,也可能在“官场”上有一定的“身份”和“官职”,四方结交、八面通风式的“打探”和“收集”官场情报,也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当下的“晋升”或“免罚”,而是为了以后的“留作他用”。一是可能未来自家的事情需要“疏通关系”时,如妻子调动工作、孩子选择学校、侄子毕业分配等,一旦需要,以前打探的信息和编织的官场关系,就可以“调动起来”发挥作用。二是“他人”需要时,自己可以大显身手,发挥以前储存的“官场信息”的价值,如朋友需要安排工作、家乡需要建设项目、领导的孩子需要就读名校、地方领导到京后“想见”更大的 “领导”等。

第四,“信息炫耀者”。此类信息“包打听”,多为社会上“闲得无聊”的“好事者”。各路“街边侃爷”和“政治业余爱好者”大概可归为此类。此类“包打听”,把官场的“谱系”和“人脉”说得“头头是道”,官场的“八卦新闻”和“风月情事”也能描绘得“有声有色”。社会上有关官场的“小道消息”也多源于此,“听者无意,说者无心”,但“说者”的自我存在感和自我价值似乎得到“显摆”,网络和微信的“推送”,也使此类“消息炫耀者”的“能量”得以几何级数放大。此类“人物”,虽不足挂齿、无关大局,但助长“官场谣言”的传播,污染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官场   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