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北京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它以特有的魅力突破时代和国界,被人们广为传唱。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为践行感悟长征精神,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网信办承办,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等单位协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于9月10日开启,历经五天重返历史现场,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用脚步去丈量艰苦漫长的征途,用心灵去感悟红军面对屠刀与诱惑时仍然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四川是红军长征极其重要的省份,红军徒步闯出了一条跨越高山峡谷、雪山草地前无古人的转战新路;主力军两次大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均先后在四川境内转战;红军长征足迹遍及四川的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创造了“五个最”:征战时间最长(1935年1月—1936年8月,共在四川一年零八个月),经过地域最广(三大主力红军在四川途经69个县),自然环境最恶劣(高峡深谷、雪山草地),红军长征线路最长(红一方面军在四川行程10000里左右,红二、红六军团在四川行程在5000里左右,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行程在6000里左右),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最多(15次)。
明知前方艰险无数,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地奔向征程。“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万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飞三江水,血染九重山。”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大渡激流,面对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红军战士们却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让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光照千秋绽放异彩。四川雅安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青龙场红军纪念厅、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革命遗址、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亚克夏红军烈士墓、日干乔沼泽地、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这些遗址详细记录了先烈的赫赫功绩,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以红色氛围熏陶人、以红色历史教育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凝聚爱国激情,激发报国动力。从中折射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四川马尔康市卓克基土司官寨、夹金村玫瑰园基地、川主寺镇传子沟村、西索村等华丽蜕变,通过学习和运用红军精神,助学“两学一做”,努力实现四川人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坚持与党和人民利益保持一致的初心,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持续接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