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切勿“华而不实”

核心提示: 志愿服务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的发展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在各个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构建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保障。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的发展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在各个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构建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青年党员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3.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我国青年党员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就有“助人为乐”的思想,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源自于“雷锋精神”的学习。高校青年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其中广大青年党员志愿者成为主要力量。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已在多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当下,广大青年党员更是把带头参加志愿服务作为“两学一做”的实际行动,续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志愿服务者动机不纯,认识存在偏差。参与志愿服务的个别青年党员动机不纯,他们参加志愿活动,并非是发自内心的自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而是为了在年度考核、奖学金评比、评先评优中获得优势。更有甚者,一些预备党员就是为了转正而参加志愿活动。其次,关于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而我国无论是志愿组织,还是青年学生管理工作者,很少能够全面认识到这两方面价值的一致性。

二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从实际情况看,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一般都是由高校团委部门或者学生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组织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现在,国内只有部分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因此,一些青年党员志愿者,甚至是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这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临时抽调部分青年党员来完成这项工作,志愿服务活动成了搞形式、走过场。

三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化指导。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需要进行一系列前期的注册、培训、专业指导等工作。而实际中,青年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大多都没有接受上述指导,更没有结合青年学生的专业进行专业化服务培训,青年党员志愿者绝大多数都从事与自身专业无关的、简单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相关立法制度、资金保障制度、权益保障制度、激励制度等均不完善,需积极构建保证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长效开展的各项制度。

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第一,在思想上明确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的认知。首先,青年党员自身的认知。青年党员必须不断深化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实践,充分挖掘志愿服务的价值,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将服务社会与自我锻炼有机结合,将专业与志愿服务充分结合,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其次,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管理者的认知。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管理者包括高校团委、学生管理以及学生辅导员三个层面,这些管理者既要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对青年党员自身的价值,也要认识到对社会的价值,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再次,社会关于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的认知。社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改变认为青年党员志愿者是“免费劳工”的思想认识,积极为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强化组织管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评价考核等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尤其是重视对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这是决定志愿服务能否发挥长效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于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除了要发挥高校团委和学生主管部门的作用外,还要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将青年党员群体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而高校团委和学生主管部门主要进行监督和评价,并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保证青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

第三,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主要源于志愿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其发展水平和阶段远远超过普通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案例诊断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专业服务,与普通的志愿服务相比,社会工作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引入社会工作中的价值理念,即“助人自助”,以此来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志愿服务   党员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