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核心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大风大浪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每次理论创新都是党在面临大考验的时候实现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下篇:中国道路的独特内涵

在许多西方人对他们的经济和民主模式已经不抱有幻想的时候,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令人惊叹的成就,而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学习和革新精神。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如何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如何理解中国所走的不同于西方的民主道路?有学者指出,世界已进入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再全球化”阶段,世界期待中国智慧,那么又如何理解中国的这些创新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在斗争中坚持理论指导而又敢于理论创新的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和中心任务。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原主任 毛卫平: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左传长: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既具有世界意义,也立足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实践,并与时俱进、动态创新发展。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充分体现了国际借鉴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中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来进行自我创新。自我更新既是日益变迁的环境所致,更是领导层自我意识的结果。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       储建国:只有牢牢把握住人大民主这个主轴,才不至于偏离中国民主发展的主流方向。当前的重点,是要通过发展人大的监督机制和表达机制,来重建政治权力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 孙晶:今天,学者们的关注不再围绕中国是否重要——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既成事实和研究的前提。今日中国研究的重点,不是what (什么),而是how(怎样),即中国在如何发挥其影响力。

……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脉络   中国   社会主义   体系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