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事政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独家 | 中纪委首次长假“打虎”释放三大信号

思响哥按:


就在小长假即将结束之际,10月7日23点30分,中纪委官网深夜发糖,公布消息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不是周一,也非周末,这个时间发布消息,着实让深信“周一拍苍蝇,周末打老虎”的围观群众惊了一喜。


在国庆佳节的尾声里,中纪委用行动告诉大伙儿:尽信书,不如无书,江湖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反腐铁律”。那么,中纪委首次长假“打虎”又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编辑 | 翟羽佳

 

 

信号一:

树威信,反腐信息公开透明

 

曾几何时,违规干部被调查在第一时间并不会向社会通报,都是社会媒体先爆料,然后要等到一段时间、此官员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时,中纪委才发布新闻。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在案件审查新闻发布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改变,每名中管干部只要一经组织调查,就立即向社会发布消息,这是中纪委适应信息公开、尽可能第一时间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进步之举,理应点赞。


去年12月,中纪委在反“四风”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解读说,之所以“周末打虎”、发布官员被查消息,系按照舆论传播规律办事:坚持在一段时期里相对较多地在每周五公布最新案情,几周下来,敏感的公共媒体和网民们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开始定时守候,而这种“点击期待”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进一步扩大了中纪委官网的影响力。


不过,十八大以来的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期间,发布官员被查消息,苏树林还是第一个


之前知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中纪委发布官员被查消息的“时间规律”解释说:“快只是考虑的要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确保案件查办不受影响。”


“如果主要涉案人、行贿人以及共同受贿人等不到位,就绝对不能发消息,通常每个案子都会有方案。”“案件信息的确要求第一时间发布。至于有的早上发、有的晚上发,应该是跟具体案情有关。不可能关键涉案人没有'到位'就发,也不可能抓到很久了才发。前者可能影响办案,后者则可能导致流言满天飞。”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中纪委   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