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勤政:古今官员最基本的品格

核心提示: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为官箴言,公认的第一为官箴言即是“清”、“慎”、“勤”三字。“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而要做到勤政需树立居官就是要为民兴利除害的思想,要早起问政、使事无积滞,要屏除杂务、专心政事,身心都要勤奋,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制度。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了许多“勤政”的典范。

【摘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为官箴言,公认的第一为官箴言即是“清”、“慎”、“勤”三字。“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而要做到勤政需树立居官就是要为民兴利除害的思想,要早起问政、使事无积滞,要屏除杂务、专心政事,身心都要勤奋,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制度。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了许多“勤政”的典范。

【关键词】 勤政  为官  楷模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良策嘉谋,总结了大量为官从政的经验教训,凝结为许多为官箴言。公认的第一为官箴言即是“清”、“慎”、“勤”三字。

为官从政首要是“清”,即清正廉洁,其次是“慎”,即处事谨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但是仅仅“清”、“慎”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勤”。何谓“勤”?清朝人刚毅在《居官镜》中说:“黾勉从公,夙夜匪懈,谓之勤。”也就是说,努力办理公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叫做“勤政”。

为什么从政要“勤”呢?宋代政治家、思想家真德秀在任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曾在《潭州谕同官咨目》中说:“某愿与同僚各以四事自勉,而为民去其十害。”“何谓四事?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是也。”这就是真德秀的“为官四字箴言”:“廉、仁、公、勤”。为什么要“莅事以勤”呢?真德秀说:“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诗酒游宴,则谓之风流娴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不可不戒!”即做官一日不勤奋,就会受蒙蔽。做官一日不勤奋,就会误事、坏事。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吕坤在《呻吟语·治道》中指出:“不伤财,不害民,只是不为虐耳。苟设官而惟虐之虑也,不设官其谁虐之?正为家给人足,风移俗易,兴利除害,转危就安耳。设廉静寡欲,分毫无损于民,而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也逃不得‘尸位素餐’四字。” “尸位素餐”就是空占着职位不干事,不作为,白吃干饭。设官就是为了兴利除害、造福于民。如果为官只是廉洁而不干实事,对民众毫无利益,也就逃不掉“尸位素餐”四个字。

清朝人方大湜也说:“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

“清、慎、勤”三事,一般人都将“清”放在首位。如真德秀在《潭州谕同官咨目》中说:“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他美,莫能自赎。故此以为四事之首。”但是,也有人将“勤”放在首位。如宋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给仁宗的奏章中说:“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 因为“不材之人,不能驭下,虽其一身不能乞取,而恣其群下共行诛剥,更无贫富,皆被其殃,为害至深”。所以,他主张:“尽取老病缪懦者与赃吏一例黜之。”

明人《初仕要览》说:“初仕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认为初次做官应该把“勤政”作为首要任务,因为政不勤就会百事懈怠、危险。

清朝著名的幕僚汪辉祖也认为,“清、慎、勤”三者,应以“勤”为本。他在《学治臆说》卷下说:“称职在勤。吕氏当官三字:曰清、曰慎、曰勤。所谓三岁孩子道得,八十岁老翁做不尽者。尝与同官王蓬心先生论三事次第。先生以清为本,同官唯唯。余谨对曰:‘殆非勤不能。’先生曰:‘何故?’则又对曰:‘兢兢焉,守绝一尘矣。而宴起昼寝,以至示期常改,审案不结,判稿迟留,批词濡滞,前后左右之人,皆足招摇滋事,势必不清,何慎之有?’”官员很晚才起床上班,白天睡大觉,安排的日程经常改变,审理的案件长时期不能结案,前后左右的人都可以招摇生事,这样,势必做不到“清廉”,也谈不到“谨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品格   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