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离“两个一百年”梦想期限越来越近。但在新形势下,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现状与人民期望尚有差距。能否大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成为顺利应对风险挑战、顺利实现光荣梦想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顺势而为,提升“内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干事创业 干部 动力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干部干事创业就是要干“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这句话是我们解读干事创业的金钥匙。从总体目标来说,干部干事创业就是要干“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引领人们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虽然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我们正在路上。我们的努力与愚公移山完全不同,后者至死都享受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我们每一代人或多或少都可以享受到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带来的诸多好处。因此,最高理想必须坚持,它是我们努力的终极方向。从阶段目标来说,干部干事创业就是要坚持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有更加具体的阐述:“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具体到更迫切的当下,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贯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指示,掀起干部干事创业新高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干部干事创业高潮回顾
干事创业对广大干部来说并不陌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两次干部干事创业高潮。第一次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和任务。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发表《论十大关系》长篇讲话,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加之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激发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干部干事创业高潮。可惜这场高潮后来被“文化大革命”中断。
第二次干部干事创业高潮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共识。人们积压已久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喷薄而出,随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第二次干部干事创业高潮席卷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唱出了人们对干部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这两次干部干事创业高潮中,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党的好干部,他们的丰满形象,至今百姓回忆起来仍然感怀于心、感恩于情。
今天,我们重提往事,一方面是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另一方面是为了将前人的奋斗精神薪火相传。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政权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老百姓翻身做主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期待,而此时的新中国,百业待兴,困难重重。面对窘境,干部们从未气馁,坚定地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带领着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初步建立起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而为中国后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第二,与时间赛跑的干劲为干部干事创业上紧发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落后就要挨打”,人们对这个道理有着切肤之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50年代的口号,虽然在实践中导致一些问题,但它确实反映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把十年‘文革’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口号,同样反映了人们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心声。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点是:干部们产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带领着群众与时间赛跑,干事创业,力图推动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
第三,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的责任感是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之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0世纪5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我党都开展过整党运动。通过整党,健全和纯洁了党的组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于山”,“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这是当时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干部们不计较个人名利,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国家社稷为重。50年代,很多干部即使遭受误解,被错划为“右派”,仍未改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奔向美好生活。80年代,很多干部不惜触动自己的利益,积极推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加速发展扫清障碍。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的责任感,成为广大干部为党分忧、砥砺前行、排除困难、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