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干部交流需“知人善任”

核心提示: 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让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就可以较快地弥补干部由于阅历单纯、缺乏不同环境和多种岗位锻炼带来的视野不宽、经验不足、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的缺陷,使之尽快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摘要】 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让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就可以较快地弥补干部由于阅历单纯、缺乏不同环境和多种岗位锻炼带来的视野不宽、经验不足、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的缺陷,使之尽快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关键词】 干部交流 人事制度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因为交流,饱经历练,增长才干;工作因为交流,转换思路,辟出新境。实践证明,凡是干部交流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和部门,干部成长一般也比较快,对地方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很多交流干部反映,交流换岗后,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拳脚”。

一个干部的成长,需要多方锻炼。特别是领导干部,主管多项工作,担负重要责任,应当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干部交流是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实践范围窄,接触问题少。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让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就可以较快地弥补由于阅历单纯、缺乏不同环境和多种岗位锻炼带来的视野不宽、经验不足、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的缺陷,使之尽快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多岗位的培养锻炼,还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力,从更高层面上提高综合素质。实行干部交流,可以克服经验主义和工作惰性,促使干部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开拓创新。

实行有组织的干部交流,既有利于打破干部管理上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体制,又有利于促进干部资源在各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干部的交流,实质上也是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交流。由于各单位情况的不同,不同单位干部经受锻炼的机会、认识问题的水平、领导工作的能力都有很大差异。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干部交流,让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有益于干部的快速成长,又有益于各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发展。

当前,有些地方干部交流不畅。首先体现在思想不畅,部分单位推荐交流对象时,有潜力的干部舍不得交流,外来的干部又不愿接受;有些单位条件优越的干部不想交流,单位条件差点的干部又没有交流机会。其次体现在选派不畅,有的交流干部异地履新后,一门心思打造“政绩工程”,为离开交流岗位创造“资本”;有的素质能力不强,无法融进新的工作环境。正是因为交流不畅,导致了几个不平衡现象:领导干部交流多,一般干部交流少;年轻干部交流多,年长干部交流少;提拔干部交流多,平职干部交流少。有的干部年年交流,有的干部却十几年都在同一个岗位,这种强烈反差,给干部交流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知人善任的精髓在于扬长避短。同一个干部,扬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则是庸才。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一次分配定终身”等实际问题,容易导致干部配置不尽合理,使一些干部的专长和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人得其位,事得其人”,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干部交流要根据干部队伍结构、交流人选条件、交流职位特点、实际工作需要等,尽量尊重交流干部和单位的意愿,按照人岗相适、部门相近的要求,科学调配,合理安排,达到学以致用、人事两宜的目的。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责编/马静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干部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