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科学、高效的党建工作创新来推动。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开放多元为特征的区域化党建逐步成为重要的党建工作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探索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作为浙江省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金华市金东区把区域化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86个区域党委,整合各类资源力量,使基层党组织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与服务全覆盖,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
人民论坛特组织调研组对金东区区域化党建相关工作展开调研,成果丰硕。
区域化党建协同创新的金东实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区委在尊重现有村庄布局的前提下,针对全区范围内村多村小、村庄发展水平不一、城镇化推进困难等实际情况,以“党建引领、服务下延、网格管理、互帮共建”为总思路,将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分区域捆绑,建立区域党委。通过区域化党建,打造了以村为主体、村村联建为主要模式,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企业联建等同步推进的乡村治理模式;发挥了以强带弱的辐射作用,建立区域联建、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打造区域统筹、群众共享的服务平台;探索区域共建、抱团合作的运行体系;构建区域主导、力量下沉的保障体系。
宁波的区域党建、上海的楼宇党建等,侧重区域(社区)党委由下级党组织和党员构成,与下级党组织之间为隶属关系。金东区在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中间建立区域党委,虽直接接受镇党委的领导,但不属于上级党委的派驻机构,与所辖基层党组织保持指导与协作关系。作为一个“非官非民”的组织,金东区区域党委的优势在于:既坚持党委领导,准确把握传达政府的大政方针;又依托非行政化的特点,拉进与群众的距离,提升服务水平,化解矛盾纠纷,构建起基层党建与治理创新的工作与服务平台。
金东区域化党建的生命力之所在
夯实根基,实现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伴随新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传统的党建模式已无法满足基层社会发展和群众日益多元的权益诉求。金东区面临基层党组织数量庞大、分散,组织建设力量不均,大量弱村实力不强、助力不够等问题。通过建立区域党委优势互补、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共建,形成了一支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有力带动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夯实了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战斗力。目前,全区29个软弱涣散村都有明显的好转,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以强带弱,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针对村级发展水平不一、贫富差距较大等发展现状,金东区打破行政村的界限,加强区域横向联合,依托强村、强企等党组织,通过强强联合、强弱联姻,推进村与村、村与校、村与非公企业等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星级帮带,探索建立“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同时,在共建过程中吸收一批群众威望高、能力突出、带动力强的优秀人才到基层队伍中,发挥强人、能人的带动辐射作用。澧浦镇陈坞村过去经济薄弱、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新上任村支书、村主任都是新手,众多工作开展不利。三联区域党委特委派有10多年村支书经验的杨宅村老书记陈一新亲自传授经验,帮助其提升整顿,该村300亩改地造田工程顺利启动。如今,在区域党委的带动下,群众关心的大事都逐步得到解决。这个昔日的“后进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幢幢洋房、座座大棚,充分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