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深刻阐述。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通过创新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创新驱动 科技资源 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F540.3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他还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通过创新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他强调:“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这表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效率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注重发挥好国家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2006年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配置资源。2008—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823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投入1400亿元,围绕产业链进行系统部署,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解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众多的“短板”问题和“卡脖子”问题,新技术、新产品创造的新产值累计1.2万亿元。
注重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工具,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步伐。2012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突破430亿元,超过政府任何单项科技计划年度的投入。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入46亿元,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投资35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9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总额超过6300亿元。
注重创新创业的载体和环境建设。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国家高新区的改革与发展,为科技创新创业搭建核心载体、营造良好环境。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内,企业的研发支出、授权专利都超过全国企业1/3,新产品销售占其产品销售总额的1/3。2013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2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的16%,平均能耗一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40%。注重从需求侧培育新兴市场。比如,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家通过组织实施“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激发市场应用潜力,持续扩大市场应用规模。全国已推广各类节能和新能源汽车6.8万辆,应用LED灯具年节电超过20亿度。
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形成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18万亿元,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8%。研发支出中企业占比达76%,企业研发支出是2006年的4.3倍。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360万人年,其中企业研发人员占到77%。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59万件,是2006年的8.1倍,其中企业发明专利超过55%。全国技术交易额从科技进步法修订前的220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7469亿元,其中80%以上的技术成果交易是在企业间完成的。企业创新投入增长,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出,也有力地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和扩散。由此可见,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更加高效,使国家有更多财力集中于打基础、攻关键、利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当前,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更加集中于战略高科技、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健康和防灾减灾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08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亿元。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使用,显著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去年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先后动员8000多人次中外专家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中外技术竞争的调查工作。在参与调查的十大领域、1149项关键技术中,195项(17%)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5项(31%)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还有599项(52%)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处于跟踪阶段。我国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从全面跟踪逐步向领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转变,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
科技创新的新态势要求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习近平同志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他强调,“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已成为当今各大经济体最难把握而又必须面对的战略必争之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日益清晰,全球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本、市场、专利等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我们要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资源、协调好市场和政府两大力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高效的科技供给体系,努力实现更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把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