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举措。2004年以来,原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组织通信行业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村村通 农村通信 农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识码】A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对于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的战略部署,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以来,原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组织通信行业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进取,继续深入实施村村通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村村通工程”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我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农村信息化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信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网络规模和用户总数均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城乡之间“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通信发展很不平衡,少数穷困地区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问题。据统计,2003年我国694515个行政村中有74867个村没有任何通信手段,无电话行政村占全部行政村的比重达到10.8%。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2004年初,原信息产业部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建设,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继续深入实施村村通工程,组织全行业力量,加快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步伐。通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来,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我国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农村信息化跨入新时代,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一是全国实现“村村通电话”。村通工程在通电话方面投入500多亿,敷设通信光电缆约100万公里,建成移动通信基站3万余个,为20.6万个偏远地区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新开通了电话,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例从88%提高到100%,通电话自然村比例从近90%提高到近96%,农村电话普及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二是全国实现“乡乡通宽带”。宽带网络建设累计直接投资逾300亿元,建成乡村宽带光缆30万皮长公里,建成3G/4G移动宽带基站和无线局域网(WIFI)数10万个。共计完成3000余个乡镇和14万多个行政村的宽带网络建设,全国通宽带乡镇和行政村的比例从90%、70%分别跃升至100%和91%。截止目前,农村网民数达到1.78亿,在网民中的占比达到28.2%,农村宽带用户4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65.8%。三是信息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从2009年到2014年,全国已有3万个乡镇开展了信息下乡活动,占到全国乡镇总数的85%以上,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信息网,建成乡村信息服务站点33万多个、乡镇级网站3万个、村级信息栏目27.8万个。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建设了各自的综合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田园”、“农信通”、“金农通”,不仅提供各种涉农网上信息内容和在线业务,还结合农民实际开发了专门的短信、彩信、彩铃、呼叫中心、视频、电子商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