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深度观察 > 正文

【学习小组】跟习近平get一项新技能

【学习小组按】

小组10月16日推送的文章说到,习近平过去的20天,可能影响中国很多年。

此话引起大家的共鸣,完全在我们意料之中。因为感受到这种影响的,不止是消息灵通的组员们,甚至还有海外观察者。

学习小组今天推送1篇海外观察者的文章,本篇是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伊丽莎白·伊科诺米,她是在读了10月8日才全球首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上发文的。组长觉得,她的看法基本靠谱,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她发现了习近平一项技能——

习近平从不抱怨。

这项技能,真需要长期磨练才能get。

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几个有趣事实

伊丽莎白·伊科诺米

一个朋友最近送来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无法公正地评论书中的所有内容,但通过浏览习近平的文章和其他人有关他的文章,我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习喜欢经典名著。

习近平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哲学家的名言让语言变得活泼。

比如,在论述中国年轻人的发展时,他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在向北京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发表讲话时,习近平引用了至少40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言。没有人比某位中国古代哲学家说得更好。

习是一名真正的信仰者——不过只信仰共产主义。

实际上,对于有的官员“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稀里糊涂当官”、“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和“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这位中国国家主席没有客气话。

习从不会让人看到他忙于工作。

习近平不抱怨。虽然他说所有的私人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但他不抱怨。习近平的生活照片也显示他是一个冷静、有控制力,总体来说愿意承担国家主席重担的人。

习为胜利而战。

习近平具有竞争精神。在论述他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国家时,习近平明显对中国的二等地位不满意。他说:“我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表里如一。

习近平通过他的言行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具有不同寻常的一致性。例如,品行、美德和对人民负责成为他阐述中国官员必要素质的一贯主题。他努力精简会议活动,了解人民的需求并确保对党的官员进行恰当的监督,这些也是习近平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官员的特征。

雷锋犹存。

没有一个中国高官的传记会忽略以歌颂共产主义模范公民雷锋的超人职业道德和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来向他表示敬意的机会。习近平也不例外。文革时期,十几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一个小村子里插队。他能挑着装了近100公斤麦子的担子走5公里山路。他把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的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学者。

习近平说读书是他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实际上是他有时间进行的唯一消遣。

而且他显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能一口气说出十多个最喜欢的俄罗斯作家,包括果戈理。在习近平努力清除中国官僚中的腐败时,果戈理的作品肯定让他产生了共鸣。在文革到农村插队时,习近平放羊时在黄土高坡上看书,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我有一个梦”。

习近平的“中国梦”看起来很可能成为他任期内的决定因素之一。它代表爱国主义、创新和团结一致。他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他来说,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要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他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习近平   共产主义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