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大改革’,是政府实实在在的自我革命”在与上海自贸区进驻企业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针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如是说法,不仅让与会企业产生强烈共鸣,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9月21日 新华网)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底有“何德何能”,居然能够被李克强总理称之为“真正的‘大改革’”?既必要又重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底该怎么改?这个真正的“大改革”,到底长啥样?
企业来当“出题员”。如果将市场经济视为一场考试的话,那么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担任着“出题人”的角色,这无疑是不妥的。从安徽枞阳县政府关于“一个行业交一家企业独家经营”的承诺闹剧,到山东潍坊市环保局关于“焦点访谈要来暗访排污问题,大家注意了”的荒唐通知,这一连串政府出的“考题”,不仅让企业感到无奈和被动,更让市场经济的秩序和公平性很受伤。也正因此,“由企业来‘出考题’”自然成了众望所归。要知道,企业本就是市场主体,其地位必须予以承认和保障,同时企业又是“内行人”,自然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必然是要真正确立企业作为“出题员”的绝对地位,这样真正的“大改革”才算是起步正确。
政府来当“答题员”。政府不当“出题员”了,那么该去干啥?李克强总理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政府要扮演“答题员”的角色。也就是说,面对企业所出的“考题”该如何“解答”,应当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将事前审批制度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还是在扶持小微企业和鼓励创业等问题上,政府都要解答一系列的“难题”。不得不提的是,在“解答难题”之前,政府的观念,必须要从管理真正转变为服务。对宏观调控的把握,也必须要真正根据市场诉求出发,不能主观臆断。对权力的认知,不能逾越法律所限定的范围,更不能违背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既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确保政策公平合理,又要激发企业活力,实现秩序井然有序,这些都是政府的“答题原则”,也是真正的“大改革”所必然之要求。
社会公众来当“打分员”。有了“出题员”,也有了“答题员”,那么谁来当“打分员”?从目前来看,恐怕没有比社会公众更合适的了。有观点认为,既然是由企业“出难题”,那么自然要由企业来“打考分”。平心而论,如果只是针对一般的经济问题,那么这种观点不为过。但是若以全局发展来看,则必须要由社会公众来当“打分员”。这是因为,政府职责并不仅仅是服务经济,还有社会管理等职责也颇为重要。如果对政府“打分”坚持以“经济至上”为依据,那么可以想见,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长短脚”现象,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所以,笔者认为,社会公众理所应当成为“打分员”,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个人生活质量,这些都要成为“打分依据”。更深入来讲,社会公众不能只做看客,也不能坐享其成。其真正该做的,是让自己融入到发展大潮当中。最为关键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想真正成功,那么就必须要全员参与。发展的努力由人民共同付出,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责任由人民共同承担,这才是真正的“大改革”,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构成,更是中国梦的深层次内涵。
当然,如果借此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否定,也是不可取的。必须要承认的是,在抗震救灾、扶危济困等社会公共事件中,行政管理体制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应当被认可。所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自身要求,更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智慧和决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真正的“大改革”,这一点毋庸置疑。让企业来做“出题员”,让政府来做“答题员”,让社会公众来做“打分员”,无疑是最理性、最有效、最科学的做法。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如此措施下,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不断完善,必然会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必然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