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关于当前房地产走势的几个重要观点

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继续增加,且出现区域性价格回调。与2013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综合平均涨幅,6月份比5月份分别回落0.1和0.4个百分点,延续了涨幅收窄的趋势。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有机构和学者唱出了“拐点论”、“崩溃论”。

此后,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发布的一组数据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备受关注,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一线城市均呈现环比全国下跌的趋势。那么,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走到了拐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将继续保持下行趋势?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对2014年5月份以来的相关网络舆情进行了搜集、整理,对国内外有关机构、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有“短期周期性调整”、“拐点或已来到”、“尚未接近拐点”、“不能简单看空或看多”四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1:短期周期性调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5月份撰文驳斥近期甚嚣尘上的崩盘论。他表示,这次我国楼市的波动和调整,仍属于短周期性质的降温,而非长周期性质的崩盘。这次调整的幅度不会特别大,调整的时间也不会特别长。另外,在他看来,我国经济和楼市的区域差异很大,不同
城市的调整时间和幅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无独有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6日举行的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声称,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阶段性均衡状态,由于城市化远未完成,刚需没有释放完,房价也仅是阶段性调整,不会出现大的趋势性下降。

此后,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介绍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空置率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还处于增长过程中,而增速下降也属于市场正常调节的过程。他还特别强调,“增速下降并不等于负增长。而且历史地看,新开工面积、成交量出现同比负增长,也是因为去年前几个月的基数过大。过去增速那么高,现在下降些也是市场正常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David Lipton 6月5日在北京通告了IMF与中国政府就第四条款磋商的结果。指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只是出现了短期的周期性调整,长期来看,私营部门房地产建设、消费仍会复苏,市场需求非常大。另外,在Lipton看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之前出现了一些过热的现象,与年度房屋建设面积相比,存量房面积、空房率均出现上升,而且部分地区房价增长的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所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有必要的。但是跟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有周期,所以很有可能目前中国房地产处在一个从过热到调整的周期性阶段。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7月6日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是周期性调整,不会发生大崩盘、大转折点,但区域性问题明显。

在8月7日举行的“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房地产市场从今年开始进入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而数据的下滑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自身调整的结果。

观点2:拐点或已来到

与上述观点不同,5月10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邀请华远董事长任志强、幸福人寿监事会主席和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著名经济学家贺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以及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就中国“楼市拐点是否已经出现”进行了激烈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向松祚表示,根据其掌握的数据,中国楼市拐点已经到来,中国房地产价格将出现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调整。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5月14日也撰文表示,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与中国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货币供应量走势领先约2-3个季度。此外,在12个月的滚动基础上,现时逾60%的新广义货币供应量仅流入商品房销售。有关比率实际上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十分惊人。然而,随着货币供应量处于接近历史低点且不易扩张,加上大部分新增货币供应量已被配置到商品房销售,目前市场根本没有充裕资金进一步推高房价。因此,中国房地产泡沫正面临持续挤压、甚至爆破的风险。

著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5月20日在《京华时报》发文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已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环比双双下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环比指数也连续3个月双双回落。一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降至2013年以来最低。同时,前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分别达6.9%和7.8%,4月降幅分别达到了14.3%和13.9%,幅度较一季度继续扩大。进入5月份后形势更加不乐观,楼市继续低迷,房价继续走低,市场观望情绪继续浓重。因此,只要政府这只手不乱摸楼市和房价,只要不放水货币信贷,预计最迟三季度全国性房价拐点将会到来。

此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0日举行的经济形势吹风会上,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则表示,今年一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与销售面积之比下降很快,二月至三月逐渐收窄,从这个角度看,今明两年可能出现房地产拐点。但与此同时,他认为并不会出现房价的大幅下降。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6月12日在《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称,201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供给严重过剩,且存在大量空置,短期内难以消化,快速扩张的房企正为回笼资金寻找出路。房地产市场的种种不健康因素都在表明:房地产泡沫正面临被挤破的风险,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来临。

在瑞银证券7月14日举行的宏观经济媒体电话会上,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本轮中国房地产下滑并非政策触发,而是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再加上与其他资产相比,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房地产拐点已经到来。

7月16日,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供应量较大,拐点已到,房价开始出现下跌。

7月29日,证券时报记者靳书阳在《证券时报》撰文表示,本轮房地产下滑并非政策触发,而是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引起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房地产的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走势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