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开栏的话
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近半年来,京津冀备受关切。注入前所未有的“国家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澎湃脉动,会有怎样的共鸣?
历时两个多月,本报记者辗转京津冀数千公里,深入采访调研。从三地决策者到普通农民,从企业高管到市场摊主,且听且看,且行且思,触摸走进“春天里”的这片热土。有为无畏,蹄疾步稳,又一个肇始于春天的故事,正在北方中国雄浑落笔。
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就这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伟大实践,推出来自京津冀一线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京津冀,进了北京今年高考题。
2014年春天以来,“京津冀”的话题,炙手可热。
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迄今为止在最高层级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的‘平津战役’”“历史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专家与媒体的评说中,京津冀被予以最高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