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修振 江苏省厉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今天我要汇报的题目叫愚公移山,持续事实战略性发展,整合资源打造助农增收新高地。
首先我介绍一下园区的情况,江苏厉庄位于连云港市,是传统园区。位于沂蒙山南50里一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其中园区规划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地方还是全部低山丘的地区,土地贫瘠,荒山众多,战争年代出了很多流血流汗的英雄。
穷怕了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因为发现田不好种,那就自力更生,家家户户都努力。我们把山区开发和国土治理当成我们工作的第一抓手,1986年把厉庄委员会作为重要项目,一开始家家户户土地整理形成不了规模,而且也不会利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建筑了淮河流域治理委员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近年来,我们抓住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按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强化配套,打造产业,突出效应,擦亮品牌的策略,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是立项了这个文件,按照步骤来进行整治。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开发,强带动原则,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突出基层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高效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就不过多的与各位领导专家汇报了。从1986年到现在将近30年的时间了,我们在水土保持、山区治理、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大樱桃、蓝莓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外国的大樱桃也是把江苏的排在前面。产业园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号称国内第一园。园区内也有产业基地,2011年在党委政府委托省农业规划专家规划了28平方公里的大樱桃产业区,同年5月份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是我们最后一个省级园区。
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同志为园区助力,使山区开发产业发展达到了制高点。园区完成的开发项目投资12亿,其中财政资金8240万元,自筹6千多元。通过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11.4亿,开发治理山区2.2万亩,新建各种规格的桥800多座,气井150口以上。新增节水灌溉,栽培大樱桃1.2万株,到现在22万千瓦已经发电,现在打造的是一个围绕农业、光能项目,打造华中太阳能小镇。
通过丘陵山丘的土地整理,农业项目开发实施,给贫瘠的山区带来了生机,农业增收显著,生态环境良好。具体的做法一是创新投入,丘陵山区土地管理水土保持开发成功经验,从实际突发推出山区土地经营权转让,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多种模式,积极引导专业模式向种植大户,企业开发经营规模聚集,形成政府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投入,大户积极参与的模式。在项目运行上,采用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有效的解决了投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效益难发挥得难题。如江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云港同益有限公司种植项目,赣榆县农村合作社蔬菜项目,赣榆县花生基地项目,赣榆县优质绿茶项目等等。不仅吸纳项目参加田间管理,给企业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园区通过开发资金的投入,生态效应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吸引了多家公司、企业、大户前来投资开发,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工业园区,连续6届举办中国赣榆大樱桃节,受到省市领导嘉宾的肯定和赞扬。有效的调动了开发业务投资,建设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丘陵山区开发的活力,每年有30万人来参加樱桃节。
二是科技支撑,在丘陵山区土地治理建设项目中,我们始终把科技兴农作为加快丘陵山区开发的强劲动力。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新技术推进应用,以此来发挥丘陵山区开发的先导性。首先要突出项目规划,在项目申报之初,立项之初邀请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到现场审查,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情况确定栽培品种。这个由专家说了算,专家来把脉,政府只是引导,不拍脑袋。
最后是突出新技术的引进,依托南京大学,省农科院,山东烟台农科院的科研优势,突出示范园区建设,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了一系列的新品种,推广新项目十余项。根据项目的需要,举办农民培训班41期,接受培训农民2万余次。同时也邀请相关国际前沿专家给我们上课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