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治理》周刊的创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不是商业操作。这么大的事应该国家支持,不应该走市场化。
国家治理应该从更高一层的方面来讲,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不能否认中国的特色,要正确对待西方体系,去伪存真,毕竟国外跟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国外的不见得就可以百分之百地搬到中国来用。比如说在海南生长一个很好的棕榈树,在北京不见得会成活,很多自由派的观点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认为国外好的东西应该照搬。比如美国的核心价值等等,认为中国也应该这样做。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中国有中国的情况,共产党也有民主集中制,也是一种民主。到底哪种制度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30年,经济基础我们已经建设得很好,我们的上层建筑并没有走向西方式的民主,而且运营得很好,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成就。中国走到今天这种结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文化的选择。所以,吸取西方的经验,不是百分之百按照美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来做。中国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和中国文化培养出来的体系,所以首先要认识到中国走的这条路是中国特有的,是世界上过去没有过的一种社会结构。
党的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应该总结过去的经验,研究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吸取过去的经验,制定一套国家治理的方案,这是《国家治理》周刊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阶段,怎么分蛋糕,怎么解决贫困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负债问题,这些都是国家治理很重要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