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论坛特稿 > 正文

孙晶:希望《国家治理》成为政府与智库、官与民、海内与海外交流观点的平台

核心提示: 《国家治理》周刊创刊仪式之后,国内外知名专家关于“治理现代化与文明的跨越”的讨论,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会议气氛热烈,研讨深入,学者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孙  晶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今天论坛的题目,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文明的跨越这个词,跨越是个动词。而文明这个词,在西方学界文明并不陌生,哈佛大学已故的学者萨尔亨廷顿写过《文明的冲突》,他说在不同文明下生活的人们具有根本不同的思维状态和思维方式,亨廷顿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最大敌人、竞争对手和敌人来自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亨廷顿教授的观点当然是颇有争议性的,我想表达的是西方学界想起文明这个词的时候,他更多想到的是不同,是冲撞,是不可融合性。正因为此我们今天的论坛提到文明的跨越这个动词。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量。

首先是它发出了什么信号?强调文明之间的不同,文明也有相同或者相通的地方。其次是我们中国人在想起“跨”这个动词的时候,尤其是“跨越”这个动词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了桥,让文明不作为一个孤岛。那为什么要跨越,为什么要搭这个桥?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全球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和人的交流,物和物的交流,以及思想和思想的交流已经变得势不可当。举一个例子,2006年我去丹佛大学工作,其中有100多名中国学生。现在中国学生已经达到了700名,占整个国际留学生的50%。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势不可当,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搭这个桥,而且这个桥应该是双向桥,把这些人、事、物、思想双向流动起来。最后是怎么跨、怎么搭这个桥,即如何找出不同的文明需要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课题,这就是治理现代化,就是怎样打造职业化的政府,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话题。

再举两个小例子,借鉴他山之石可以让我们从别人失败的例子中找到一些经验、智慧,确保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第一个例子是美国,我作为在美国教授政治的教授,我认为美国这些年有非常令人担忧的情况。比如说奥巴马是民主党,在野党也得到了一个称号,就是说“不”的政党。不管民主党提出任何有功能性的政见,共和党和在野党只会说“不”。这是很令人担忧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比如说去年国家政府发不出工作人员的工资,另外美国一些比较激进的议员提出,今后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法律,每一个议员兜里都应该有一个便携式的美国宪法,找出其中一两句建国之父们说过的话,先念上一段,然后他再投票,这些都是非常令人尴尬的治理方面的难题。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日本从战后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直到现在都是一种非常令人沮丧的萎靡不振的情况。日本的汉字中有个词叫国策,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日益被特殊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而这个所谓职业化的政府不再是为国策、国益服务,而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服务,这导致了日本现在找不出复苏的良方,引起大家轰轰烈烈热议的安倍经济学,财政放量,金融刺激,这都好说。他说三箭经济,第三箭就是结构性改革,到现在都是风声大雨点小,这是全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问题。

在英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自身,这对全球化是非常精确的描绘。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应对全球化的风雨,同时收获全球化的利益?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国,开国现在是指一种状态和思维,借此希望《国家治理》这个刊物,成为政府与智库、官与民、海内与海外交流的观点市场、信息平台,让大家在观点的碰撞中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我本人也愿意为此作出我个人微薄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孙晶   国家治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