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新加坡三代领导人的强势风格

核心提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加坡三代领导人的领导风格也在发生变化,第一代总理李光耀是家长式,第二代总理吴作栋是兄长式,第三代总理李显龙是朋友式。当然,朋友式领导并不是不要权威,现在,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正在“包容政治”与“果断政府”之间拿捏平衡

现代民主主义主张人民做主,强人政治往往被视为专制独裁的负面现象;儒家民本主义强调为民做主,强人领袖往往被奉为拯世济民的正面英雄。新加坡第一代领导人李光耀常被世人称为“强人”,其本人对此回应说,他极力维持稳定和一贯的政策路线,才获得这种成果,如果这样做使他获得了强人的头衔,倒也无妨。李光耀认为,处于特定情境下的国家与社会往往需要强人。1990年,李光耀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专访时曾就中国的前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有邓小平提拔一个强人上台,能在他身后成为不争的第一号人物,有能力管理中国之后”,中国才有乐观的前景。李光耀说:“中国是个不寻常的国家,正处于经济和政治变化异常迅速的不寻常时期。他们需要一个坚强的人物,能受到领导干部和人民尊重,处事灵活又能变通,能说:‘这样做走不通,让我们试试新办法。’”在李光耀看来,领导人必须公正、公平、强势。他不认为华人想要一个弱势的领导人。

强人政治表现:面带微笑但手里挥舞大棒子

李光耀十分赞赏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说的一句话:“以温和的语气说话,但手上却握着‘大棒子’。”所谓“大棒子”,可以理解为强硬的政策和举措。李光耀说,不管领导人的作风如何,所有的领导人都面对这样一个主要问题,即如何确保他们所作的最后决定受到尊重、被接受和付诸实行。因此,任何领导者都应该有一根大棒子。

1990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会发表演说时,比较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大棒子”理论。李光耀认为:“在动乱或革命的局势里,领导人必须是一个好人,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强硬的人。就像罗斯福总统在1901年所说的,‘以温和的语气说话,但手上却握着大棒子’。也就是说,软硬兼施。在局势安定的时期,领导人可以有所选择,他们可以采取温和的态度,而让身边的部长和助手持着大棒子。”接着,李光耀列举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有关人物和事例,引经据典地对此加以阐释:马来西亚前首相东姑常常语气温和,但人们都认真地看待他所说的话,因为他们知道在他背后还有副首相和内政部长,他们两个人都替东姑持着大棒子。印尼前总统苏哈托说话的语气比东姑还要温和,但和他见面的人都不会怀疑他具有坚强的个性,他虽然举止温和,面带笑容,但却坚决果断。他手里不必握着大棒子,因为他的主要部长和武装部队首脑不会允许总统的决定被人藐视。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的坚强个性有所不同。他时不时故意说得大声一点,而他的政治对手也发现他像马来武术师傅一样,手上挥动着棒子。相反,由于菲律宾发动第一次政变的领袖没有受到大棒子的对付,而是被从轻发落,因此,尽管阿基诺夫人在面对另五次想要推翻她的政变时语气坚决,有时甚至相当严厉,但是,谋反者并不相信她身边的人所持的棒子足以给予他们真正的打击。由于他们不担心会有大棒子,所以,发生另一次政变的危险仍然存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三代   新加坡   领导人   强势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