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不唯GDP论英雄”的政治解读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追求什么样的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最近,中央反复强调,“不唯GDP论英雄”,这是我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更是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其核心是明确执政方向、夯实执政根基、推动科学发展。

体现了我党在“发展阶段论”上的准确把握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逐级递增。基于这个基础,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GDP增长与群众满意度两条曲线的走向上,呈现这样一条规律:在发展程度低、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人民改善生活的愿望强烈,即使GDP增长是高成本、高代价的,也与群众的满意指数基本相符;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深入思考GDP增长成本代价、分配再分配等深层次问题,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下,GDP增长越快,与人民的满意指数背离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发展实现了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到目前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嬗变。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上的小康,人民对生态良好、生活健康、法治公平、社会和谐的要求日益强烈。但目前来看,很多地方没有准确把握这一变化,在执政上没有做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并重,只顾埋头抓GDP,忽视群众“幸福指数”,见物不见人。例如:一些发达地区,经济指标上是“排头兵”,但干群关系紧张,产生各类矛盾,人们思想混乱,社会丑恶现象盛行,群众手里有了钱但缺乏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在发展上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异化为“以GDP为中心”,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制造了“带血”“变色”的GDP,表面繁荣的GDP背后是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呼吸要戴口罩、喝水要先消毒、出行要带保镖,缺少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强调“不唯GDP论英雄”,就是引导各地从只抓经济发展不抓社会进步的“单轨制”工作模式中走出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唯GDP增长论”的观念和实践中走出来,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体现了我党在“执政认识论”上的清醒认知

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明确为谁执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执政的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明确怎样执政才能赢得人民支持的问题。如果只为GDP服务,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经济发展得越快,社会动荡会加剧,执政根基越不稳固。就中国共产党来说,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执政,如果不坚持站在人民立场上来明确执政方向,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使GDP做到世界第一,也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动摇执政根基。像苏联发生的“颜色革命”就是深刻的教训,其执政失误充分说明,GDP不等于经济发展,不能代替全面发展。“不唯GDP论英雄”,是对各级执政者提出的明确政治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为GDP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统一。“唯GDP论英雄”,把GDP增长凌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上,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极易产生发展上的功利主义和执政方向上的偏离。毛泽东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在当前环境下,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中国梦的期许,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利益诉求多元化。我们必须切实走出“唯GDP论英雄”的误区,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系统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体现了我党在“发展实践论”上的积极探索

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全面发展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科学有序、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不唯GDP论英雄”,有效解决了在发展实践上的三个重大问题。

发展定位问题。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而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数量和质量、效益的统一体;单从GDP结构上来看,目前我国GDP集中在城市经济,城乡经济结构与人口结构成反比,这没有充分体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强调“不唯GDP论英雄”,就是在发展定位上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坚持经济总量与质效同提、建设与保护并重,加快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发展动力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发展很重要,群众基础更重要。我们的发展是为了群众,发展的主体是群众,必须让群众参与、群众共享、群众评判。如果没有群众评判,我们就会自我陶醉在GDP增长的数字里,模糊了对发展的目标追求;如果不让群众参与,群众不知情,就无法形成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同,我们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根基。现在一些地方,把群众抛到一边,搞“长官意志”,强调“干部主导”,替群众思考、替群众决定,甚至把群众当成阻碍发展的对立面,群众有不同意见就依靠行政命令压制。这些不以群众为动力、为基础、为主体的发展,是一种断层式、揠苗助长式的发展。

发展导向问题。政绩考向哪里,干部就会干向哪里。过去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把GDP增长作为最大的得分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必然导致各级把发展简单化为生产总值增长,地方干部陷入了“GDP增长快、工作就干得好,GDP增长慢、工作就没干好”的逻辑怪圈,有的甚至为了GDP增长,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对环境破坏式利用,操起“竭泽而渔的网”,抢“子孙的饭碗”。只有当生态保护、能源节约真正成为政绩,留足发展空间、创造发展潜力真正成为考核标准,把“显绩”和“潜绩”同等对待、同样考核,“功成不必在我”才能真正成为各级的自觉。“不唯GDP论英雄”,改变考核导向,既看当前又要看长远,既看数量又要看效益,既考核发展也考核保护、约束破坏,切实为各级“松了绑”“减了负”,从你追我赶的GDP竞赛中脱离出来,及时校准发展方向、修正发展路径,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尊重发展历史,适应发展阶段,关注发展未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地方建设得更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