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并为“猎鹰突击队”授旗。这是习近平将队旗郑重授予“猎鹰突击队”大队长。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访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于军
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背景、内涵是什么?在这一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在内政外交政策上又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于军。
记者: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说:“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为什么现在如此强调国家安全?
于军:我觉得这和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外部世界一方面认为中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另一方面则认为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中国越发展,有人觉得威胁越大,一些不友好的举动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从国内来讲,我们的国家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使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比如现在谈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就肯定要提资源能源安全;这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外部环境、外部事件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很现实、很紧迫的安全问题。所谓“树大招风”,“风”就是风险,所以现在必须强调国家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记者: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理解?
于军:习近平主席讲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说,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我理解,这个“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方面是强调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的有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11个领域,包括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另一方面,我们研究国家安全,一般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放到一起,叫做综合安全观。那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层面则要更高一些,它还强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安全大局,即“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记者:为什么这样重视内部安全?
于军:应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内部稳定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觉得对中国来说,内部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我在驻外大使馆工作过两年,接触到的很多外国领导人都说,中国只要自己稳得住,别国就不能把你怎么样。事实上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很快,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全党上下已有共识,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迈过这个难关。那么,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简政放权。
改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尤其是现在社会利益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改革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能诱发或暴露新的矛盾。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社会稳定如何维系,构成了国内安全的最大课题,必须加以特别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