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14年5月17日报道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的新措施,包括加快检验机构审批建设、试行私家车6年内免上线检测、推行异地检车等服务、加强对检验机构监管、政府部门与检验机构脱钩、强化违规违法问题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
这些改革新举措对广大车主意味着什么?如何充分享受新规定带来的便利?如何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状况?检验过的车辆出了事故,检验机构该负什么责任?对此,相关部门人士及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6年内免检
“5万辆车VS一条检测线”亟待改变
公安部统计数字显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0年来,车检工作有效开展,全国平均每年检验汽车7000多万辆次,及时发现严重安全隐患车辆300多万辆,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数字还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汽车保有量从2003年的2421万辆到2013年的1.37亿辆,并继续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增长。
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李江平说,与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势头相对应的,是检验机构数量增长的严重滞后。这在一些大城市表现较为突出,有的地方平均每5万多辆汽车拥有1条检测线,达到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导致排队长、积压多、检车难等矛盾。
“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检验机构审批建设,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检车需求。”李江平表示,对申请设立检验机构的,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批准,审批过程中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