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下旬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已经历两个阶段——乌克兰政治反对派在美欧支持下通过暴力等手段攫取了政权,以及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决加入了俄罗斯联邦。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乌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是20多年来俄同美欧之间又一次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其后果对于乌克兰、俄乌关系、俄同美欧关系以及整个国际形势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已
鉴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临时政权对俄表示“坚决和严正的抗议”,称乌克兰“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20日,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从德国治病返回基辅后,乌克兰议会立即通过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宣言,称“乌克兰人民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绝不会停止争取克里米亚的斗争”。乌外交部开始对俄实行签证制,乌司法部则威胁将没收俄在乌境内的财产,以弥补克里米亚“脱离”后造成的损失。乌表示今年不再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并开始研究退出独联体的问题。
3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就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若干建议,其中包括:尽快召开乌克兰立宪会议,制定实行联邦制的新宪法;扩大乌克兰各地自主权,平等参与国家治理;规定俄语为乌克兰第二种官方语言;乌克兰保持政治和军事上的中立地位等。3月18日,乌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向乌南部和东部居民发表呼吁书,表示乌当局将把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扩大地方自治权,不禁止反对党,不加入北约,与俄“建立真正的伙伴和睦邻关系”。这一呼吁书被看作是对俄外交部声明的一个回应,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例如都主张扩大地方自治和把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都表示要睦邻友好。但是在乌克兰实行联邦制和对外中立的问题上,双方立场迥异。3月21日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政治部分,称欧盟“尊重乌克兰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政治联系和经济一体化”。联系国协议经济部分也计划在5月25日乌总统选举后签署。
基辅当局继续与俄罗斯对立并进一步向欧盟和美国靠拢的做法是对欧美的支持投桃报李,但是无益于乌克兰危机的缓解。近日来,不仅围绕克里米亚的形势依旧紧张,而且乌东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等地局势也更加复杂。3月22日这两地俄语居民再次举行集会,要求像克里米亚那样,通过地方全民公决加入俄罗斯联邦。俄外交部表示,俄“通过政治、法律和外交途径捍卫其境外同胞的方针不变”。乌当局决定5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竞选帷幕已经拉开。3月22日,极端民族主义团体“右区”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政党,并推举亚罗什为总统候选人。亚罗什曾扬言要炸毁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并呼吁车臣恐怖主义组织头目乌马罗夫与其合作,为此俄要求国际刑警组织通缉他。现在他不仅未被通缉,而且还要参加总统竞选。这无疑将使俄乌关系更趋紧张。对基辅现政权合法性存在质疑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俄语居民也可能抵制总统选举,而这又可能使乌东部和南部局势进一步恶化甚至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