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的一波三折,看似为内部两派政治力量的角力,实则源自美欧、俄罗斯等外部势力的拉锯,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未来会否如俄罗斯《观点报》3月2日所发文章标题预期的“普京出兵乌克兰将终结后苏联时代和单极世界”那样,当前的国际政治已然进入一个新阶段。纵然乌克兰局势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未来如何发展也尚存未定之数,但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却大体比较明朗。
大国基于自身利益主导世界政治的做法依旧不变
位于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地区在亚努科维奇政府垮台后烽烟突起,当地俄语居民宣布脱离基辅中央政府,并先后组建克里米亚地方议会,任命政府总理,建立自己的克里米亚海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接下来脱乌入俄做准备。这是当前乌克兰局势的最新演变,也迫使俄美迅速表态和公开介入。
3月1日,普京总统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提议在乌克兰领土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及军人的生命和安全,联邦委员会迅速批准了这一要求。奥巴马总统则严词警告俄罗斯为此出兵克里米亚可能带来的严厉后果,并以抵制今夏将于俄罗斯召开的G8峰会以及给予俄罗斯经济、金融制裁等,试图迫使俄罗斯打消出兵念头,确保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然而双方互不买账,局势未见缓和。
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决定于16日举行全民公决,以确定该地区与俄罗斯的最终地位。对此,俄罗斯外交部特别发表声明称,克里米亚独立宣言具有合法效力,俄将尊重克里米亚半岛全民公投的结果。而美国则一方面派出国务卿克里访问基辅,另一方面邀请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访问白宫,以示对新政府的支持;同时美方也表示,16日克里米亚归属问题的公投是不合法的。12日,美国更联合其G7盟国发表由七国领导人共同签字的声明,称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的全民公投没有“法律效力”,七国不承认公投结果。至此,乌克兰内部两派的政治争斗,完全为美欧对俄罗斯的新两派争夺所取代。
诚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3月8日在《华盛顿邮报》发文所称,“‘乌克兰问题’已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酝酿了一段时间”,自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在中东欧的争夺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实,双方也并不讳言各自在当地的利益。从乌克兰百日以来的局势发展也可看出,独立广场的街头抗议其实是议会内各党派角力的外延,而当局与反对派的纠缠则是美俄斗争的直接写照。不仅奥巴马总统要在维护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上向外界表明,美国仍是世界的领导国家,美国没有放弃对盟国和倾向西方的转型国家的支持;而普京总统也需要借此明确告诉西方,乌克兰事关俄罗斯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其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基辛格也为此撰文告诫西方,“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绝对不是简单的另一个国家。俄罗斯历史的开端是所谓的基辅罗斯公国,那里是俄罗斯宗教的发祥地。乌克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是俄罗斯领土”。
很明显,乌克兰局势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美俄角力的最新发展,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美俄各自的战略企图,显示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旧时代印记,凸显大国争霸仍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外在表现。美俄双方都输不起,如俄退让,美欧在中东欧的影响进一步上升,俄罗斯将延续其二流国家地位;如俄得逞,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则大大受挫,西方盟国对美的不信任将加大。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俄美两国似乎短期内都不能做出妥协,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或将成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