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突出感慨
现场听了李克强总理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心情格外不能平静。有两个突出的感慨。一是去年真难。难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太多,难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难在长期积累的难点热点问题重重,可谓处处捉襟见肘。
二是去年成就显著。困难背后就是成功,挑战后面就是机遇,这个转机正好在去年中期。当时,要求中央政府采取短期刺激政策、强力干预放水的呼声很高。但是,中央政府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保持定力,牢牢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其结果,以中央政府的自信提振“中国制造”的士气,既增强了市场信心,也稳住了社会预期,才有去年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冲破56.9万亿元、增长率达到7.7%的好成绩。这再次见证了“中国奇迹”。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靠的是什么?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靠的是保持定力,靠的是精准发力,靠的是竭诚尽力,靠的是有序有力。说到底,靠的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三个自信”。
政府工作报告贯穿着两个极其可贵的精神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贯穿了两个极其可贵的精神。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要从“深处着力”的精神。当前处在改革攻关的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再加上世界经济发展未定期,几期叠加,其放大效应显而易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行;避重就轻、回避矛盾,更是下策。怎么办?唯有横下一条心,以壮士断腕之勇,庖丁解牛之智,收鱼肉与熊掌兼得之效。正像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推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自身做起一样,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讲到首先从自身改革做起。如:“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我们是人民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历史证明,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改革,都要从取信于民做起。当前最缺失的是什么?恰恰是全社会的诚信,恰恰是各级政府的诚信。靠什么来重塑诚信?唯有以身作则。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经过这一年多的治国理政,成效斐然,最大的成效,莫过于开始找回正在失去的自信与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