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近期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问题倒逼改革”的意思和理念,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即存在的问题,就是亟待改革的难题,只要扭住问题不放,才是牵住了改革的笼头。倘若没有这么一种披荆斩棘的精神,什么事都会一事无成。
习近平总书记2月8日参加索契“冬奥会”期间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再次坦承中国改革到了最困难时期,因为好吃的“肉”已经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骨头”,但“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那种义无返顾的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同样令人感慨百分。
前后贯通起来看,笔者感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的千难万险,没有一点回避地、清醒地看到了它的“难度”;同时,又让国人们看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那种“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怕艰险、不惧个人得失、不被“既得利益”所羁绊的那种自信坚定,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大无畏“气度”,更是令人感佩万分。
有这样的先进分子群体在“国内外矛盾与问题凸显期”、改革开放“攻坚期”,带领国人们去趟全面改革的深水区、险滩区,去圆中华民族复兴梦、振兴梦,自然13亿人民都会是心有定力、力有千钧。
群龙有首,马首是瞻,昂首阔步正逢时。现在而今眼目下,最紧关至要的是,下面各级党委、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是不是都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了高度的政治一致性、步调协同性,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软打整”。
比如,老百姓过去最憎恨、现在最拥护的“八项禁令”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又被一些人曲里拐弯地变通到了“地下战线”去虚与周旋,当藏污纳垢的会所被治理,“会所”名声污糟,便又用什么“茶楼”“茶坊”“文化会馆”等等巧妙包装,照样一如既往地污浊与活跃、照样拒百姓于门外。
上述顺手拈来之例,正是腐败源头、改革阻力、开放歪道,倘若再不牢牢抓住它,扭住不放,倘若再不加大重典治“标”力度,倘若再不快马加鞭立法以治“本”,极有可能“春风吹又生”,“还乡团”更会堂而皇之地变本加厉。
这些,诸如“八项禁令”、“汕头扫毒”、“东莞扫黄”、揭露“衡阳贿选”等等,绝对不是“小题大作”,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冬奥会”期间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那是“以小带大、小中见大”的事情。问题已经明朗了,“问题倒逼改革”便有了正确的路径,只要抓住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就能赢得民心,改革也就深化了一步,老百姓党和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就增强了一分、劲头就会增添十分,“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这么个理。
(作者:徐宗俦,副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原贵州省政协委员、安顺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安顺市委副主委、安顺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