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政府公共决策模式反思

兼论问责与纠错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普遍使用权力模式和分割式的权威主义的决策模式。这种决策模式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强大监督体系,就会导致决策失误频发。建立与完善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不仅是基于决策在科学化与民主化上的意义,也是出于政府亟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行政决策能力的现实要求。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治理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

决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形式与手段,贯穿于政府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始终。为了保证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有效性,避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建立与健全我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我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些要求不仅是党的十八大基本治国理念的体现,也为权力能够正确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问责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的建立,是近代以来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日益庞杂的产物,是对政府职能法定的严格约束。因而有权必有责,有违责必有追究,不仅成为了近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也成为当今政府社会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政府行政决策的失误行为发生以后,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就应得以应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成为严格约束政府社会管理行为的必然要求。

完善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加,社会利益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与动态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党和政府深深感觉到,在实现重大社会决策的过程中,要坚持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才能使得国家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最终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政府问责的成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维护和实现。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犯了很多路线性错误。特别是多次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导致我国的经济体系几乎崩溃,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视科学决策,缺乏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这一方面与仅凭政治领袖个人意志决定国家命运的决策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建国后完全实行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严密,①形成了一个与计划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集权管理”形象,对于行政管理行为的问责主要侧重在行政执行不力、行政监管不力上,而作为公共行政最为重要的决策行为,却往往由于某种隐晦的原因而被忽略了,没有建立期起一整套严密而系统的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人制定了以建设市场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不仅促进了政治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政府面临着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机构,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重新塑造自身的形象问题。例如,如何改变政府职能,变集权管理为公共管理;如何使政府部门成为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高效的公共管理机构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需要,也是提高公共管理机构运行效率、降低社会成本,从根本上转变我国政府传统职能的需要。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旧观念与保守势力使我国的管理机构严重僵化和墨守成规,表现为滥用公共权力和行政无能,失去了必要的敏感性和同情心,逐渐远离社会公众。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缺乏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这不仅造成社会管理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经济损失严重,错失许多发展机遇,给社会管理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使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广大公众的愤怒与冷漠交替出现,严重侵蚀和破坏了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形象。人们发现,政府管理机构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官僚主义怪物,它更像一个有着特殊自我利益的封闭组织,而不是一个坚持国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服务机构,这种变化使人们对官僚机构深恶痛绝,导致社会的控制力与凝聚力不断下降。

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与社会管理失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发现,政府部门出现的种种决策失误是造成我国政府管理失灵及形象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研究决策活动的发展规律,改变我国决策方法和体制的落后性与局限性;提高各级领导的决策水平,建立一整套严格、缜密的决策程序,不断完善决策问责与纠错机制,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我国政府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宏观管理水平,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形象,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首要课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决策   模式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