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据称是湖南临澧县截访官员与访民的合影,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官员”的嬉笑和“访民”的木然形成鲜明对比。当事人段新德称,照片摄于今年11月,当时自己在长沙申诉,跟他合影的是临澧县来截访的工作人员。一位参与截访的律师证实此事,但临澧县相关部门未给出正面回应。(《南方都市报》12月2日)
“湖南截访人员打出V手势与拄拐杖当事人合影”是一个让人尴尬的信息。官员的“胜利者”姿态和上访者木然的表情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也折射着权力对肢解民众上访权利成功后的喜悦,只是这样的“喜悦”能让谁信服呢?除了权力者单方面的“高兴”外,留给上访者和民众、社会的只有悲伤。
面对“官员摆姿势与身患癌症的访民段新德合影留念”,就笔者的观点,权力者的丑陋姿态更是一种癌症——一种无视和剥夺民众权利的癌症,更值得警惕。当权力者对癌症上访者无动于衷或者热衷于围追堵截时,一切都变味了。让上访者情何以堪,让社会情何以堪!
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上访者往往形成一种无理由的偏见与歧视:上访就等于闹事,上访者是不稳定因素。再加上个别政府部门出于地方形象的考虑,不惜对上访者围、追、堵、截,甚至进行打击、迫害。所谓 “V手势”实质是对信访制度功能被遮蔽、扭曲乃至抽空,是熟视无睹信访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价值。
截访之怪象,公众并不陌生,而由此滋生的公众种种权利被遮蔽、侵犯等怪象,则让民众恐惧和不安。本应作为公民权利救济渠道的信访,在一些官员眼中已经成了普通公众维护权利的罪证,当官员把截访当成是“胜利”,在笔者看来,就意味着公民权利维护正在出一个非正常的境地。这明显把政府和群众放在了对立面,其中对普通群众的敌意乃至仇视态度明显可见。
当下的社会已经进入矛盾突发期,许多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从隐性变为显性,从零星的个人行为变成集体行为。必须认识到,社会冲突和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信访工作无非是表达民意的一个渠道罢了,就是说,官员应对上访脱敏,而不是用霸道的姿态乃至用“胜利”来表达对截访成功的“喜悦”。
必须站在常识的立场上认识信访的功能和寻找减少上访的科学的制度化渠道。要看到,社会冲突之下的上访并非一无是处。一定程度的社会冲突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冲突,不能简单地否认或压制,必须承认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要疏导其产生原因。正如社会学者孙立平先生所言,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和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同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也就是说,减少信访不是靠截访和压制,而是要靠制度对矛盾的容纳和解决能力。
正因为如此,“V手势”是权力肢解信访权利的隐喻,而权力张狂的“胜利”和民意表达的“失败”更是尴尬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