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聚焦公车治理:车改新规如何落实?

近日,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对公车改革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分析人士指出,车改新规获得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数以百万计的公车如何取消?干部车贴补助标准如何制定?哪些公车可以保留?这些问题群众依然十分关注。

实施“釜底抽薪”,这一刀如何切?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刀切得及时有力,比预想的还要完整和超前。”湖北省政协常委、公车改革专家叶青认为,“取消是最彻底的改革,规避了反弹的风险,避免多年来公车‘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被动局面出现。”

据叶青测算,目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约有200万辆公车,如果扩大范围,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大概有350万辆公车,加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就更不计其数。

这些年来,公车改革一直不顺,由于涉及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改革阻力很大、推进艰难。长期研究“三公”问题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相对于以往‘封存’‘监管’等做法,‘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更彻底,也抑制了反弹的空间,车都没了,还怎么反弹?”

按照车改新规,除了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以外,其他一般公务用车都要取消。

专家指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关键是如何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处置这些公车。以前的温州、杭州等地车改试点,将公车公开市场化拍卖,是比较有效的处置方式,既取消了公车,也保障了国有资产不受损失。

温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陈波告诉记者,温州车改过程中,由于被处置的公车数量较大,在公开拍卖过程中,考虑到市场消化能力,采取了分批拍卖的方式,这样不至于公车集中进入二手车市场被压低价格。

据了解,此前一些地方车改,有的单位将公车优先卖给相关部门领导,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第三方价格评估,还有的未经公开拍卖程序,存在“贱卖”嫌疑,这些情况应该予以避免。

“公车拍卖务必公开透明,处置了多少,保留了多少,如何处置,都要清清楚楚,这是保障改革成果的根本。”叶青认为,“此次车改新规的超前性,还体现在公车拍卖后,没有进行集中管理的过渡措施,毕竟这块还是要财政养的,集中管理试点在一些地方并不成功,以后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公车治理   反对浪费   公务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