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一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连续保持十年、二十年增长的国家有若干,但“三十而立”者寥寥,“四十而惑者”多多
◆我国发展已经走到关键路口,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一堆突出的矛盾、问题和挑战,化解矛盾之法、解决问题之策、战胜挑战之方,惟有改革,别无他途
◆这次改革,是历次改革中范围最广的,涉及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各个层次,涉及到改革进程各个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是“六个紧紧围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改革作出了总动员和总部署。
总动员:惟有改革,别无他途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
凡涉一国、一民族之改革,乃大势要改,人心思改,不能不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逼出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必然爆发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新中国诞生了。新中国成立30年成就巨大,但“文革”使国民经济几近崩溃。邓小平大声疾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于是,35年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在中华大地像火山一样迸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放光芒。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快速增长,世界刮目相看。我们的日子也好过多了,并无“置之死地”之险境。
那么,当代中国面临什么问题?或者说,是什么问题在倒逼我们改革?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创造35年连续增长的奇迹的同时,要进一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了。世界上许多经济体的发展在多年连续增长后,往往出现拐点。盛极而衰,似乎是在劫难逃。纵观一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连续保持十年、二十年增长的国家有若干,但“三十而立”者寥寥,“四十而惑者”多多,能继续走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体,当代几乎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相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能否迈过这个坎,走好“第四个十年”?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已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增大。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他们的发展路子是“国强必霸”。但“霸极必衰”,历史规律无情,衰败端倪已现。中国当然不会、也不可能再走这种大国崛起之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但和平发展也有激烈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不迎头赶上去,就会再次错失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外部环境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占优的压力。我们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冲击。有人希望我们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人则鼓捣我们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改革必须有原则,有定力。不能改的,怎么说也是不改。一旦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