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网络治“谣”边界何在

核心提示: 网络空间中的三个群体——发布者、围观者与监管者,其实各有其行动边界,怎样做到不越界、不踩线?发布者与监管者出现摩擦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借机明确各自的权限边界,在各自的范围内做得更好,不傲慢,不偏激。各方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舆情生态的和谐

2013年8月起,全国各地集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行动,相当程度上净化了网络生态。然而个别地方的做法,却引发争议,如甘肃张家川16岁少年网络发帖质疑一起意外死亡案件被刑拘一事,不少网友认为,如此“打谣”涉嫌公权力滥用,造成网上“风声鹤唳”,导致人人“心生畏惧”。张家川一案虽因上级部门的介入调查而依法撤销刑事拘留,但其中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深入探讨。

网络空间中的三个群体——发布者、围观者与监管者,其实各有其行动边界,怎样做到不越界、不踩线?发布者与监管者出现摩擦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借机明确各自的权限边界,在各自的范围内做得更好,不傲慢,不偏激。各方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舆情生态的和谐。

特邀专家: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宋玉波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    姜胜洪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莫岳云

课题组成员:贾立政    陈阳波    魏爱云    张潇爽    严  俊

[责任编辑:张潇爽]
标签: 网络治谣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