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网10月8日综合报道(记者 徐子淇)】中秋节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已过,2013年的“大假”也差不多接近尾声。回想起今年的休假历程,众人一片“哎”声。本来休假是件好事,却让不少人感觉“折腾”。
长假怎样练成:挪、借、凑
中国特色假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挪”、“借”、“凑”。在2013年的放假安排中,全年29天假,货真价实的“假日”其实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从周末“借”来。与2012年相比,少了5个双休。
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日,真正的假期只有4天,另外6天是靠调整周末假,凑出一个三天、一个七天的两个假。针对中秋和十一的混乱休假模式,网友们发明了实用小贴士:“上三休三,上六休一,上二休七,上五休一。”很多上班族就靠着这个,设定闹钟与提醒,过着凌乱的工作生活。
今年的假期,除了常规的“假期综合症”之外,又有一个新的提法——“零碎假期综合症”,尤其是家长们,一方面自己要记得自己的上班时间,另一方面还要记着孩子们的上学时间以及调课内容,以便接送。
一项题为“你觉得怎样放假更幸福”的调查显示,73.4%的受访者对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满意”;92.5%的直言自己现在“缺假”。60.5%的人认为这样会“造成节前节后过度疲劳”。
取消五一长假换短假:问题解决了吗
自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之后,社会各界对此颇有争议。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说明取消黄金周的理由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10天法定节假日中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然而,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后,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切实的解决?
高速路变停车场,治标不治本
长假变短假,清明、端午、中秋小长假,这三天到底出游不出游?走吧,就这三天远地方也去不了,一买票发现,大家都这么想的,通往周边有景区的地方该卖完的票早就卖完了。
不走吧,这三天宅在家里,你又不甘心。大胆走一回才发现,相比7天的假日,景区游客密集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别是,高速公路费取消后,小长假中自驾游更是便利,有网友戏谑:“高速公路摇身一变成了停车场”。
周边城市的车辆纷纷涌入自己的家乡,城市规模本来不大,交通当即瘫痪。假日结束后,不但有着“人去楼空”的凄凉,带不走的垃圾与污染也让城市重回安宁与整洁之路变得踉踉跄跄。
休养生息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
2009年政协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提出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提案,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在小组讨论中提议,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
对此,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刘晓军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认为恢复“五一”黄金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可以试点恢复。然而,如果说,黄金周是政府给民众制定的民生关怀福利,那又为何要以利于经济发展为首要前提?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中国的假期往往会挪用周末凑成3天,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以方便民众出游和消费”,这是“有目的地刺激国内消费行为的一部分”。
自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以来,不少专家和学者乐观的认为,带薪休假制度体系建立指日可待。
众说长假换短假:放假能否更自由?
“借假”是不是有悖法规?
休假,最重要的是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这种身心的放松与愉悦需要时间上的保证。一方面,这取决于国家对于节假日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相比大多数发达国家,我们在休假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体系的保护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节假日的数量与种类也相对有限。在保留传统节日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节日。
针对2013年的休假安排,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文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由于“借假”而导致劳动者一周六至七天连续上班,违反了上述规定。
此外,《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戴斌指出,东挪西借的休假模式也不够国际化,有很多要做买卖的,要做生意的,在国际上没法对接了。
拒绝“关门决策,文件通知”的路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指出,对法定节假日的合理调整也考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安排假期的人需要学会科学、人性化决策。政府机构要更少地管制,更多的决策权还给公众。同时,应该把公众的休假权利兼顾好,使其达到利益最大化。王晖建议,法定节假日的设置应将尊重传统文化与广纳民意相结合,建议通过网络调查、民意抽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众的意见建议,更不能随意挤压双休。同时,应当让节假日安排走出“关门决策,文件通知“的老套路。
除此之外,一方面要加大用人单位对于员工休息权的监督,另一方面也应注重评估机制的建立。自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之后,新增小长假的问题也不少。实际上,任何一种体系的建立都应该配合相应的评估机制。唯有这样,才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单就休假制度而言,这其中不但涉及到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从纵向来看,休假时间的安排与环境、经济等因素相交叉,利用这些也可以进行更好的比对,从而得到更为详尽合理的数据,成为决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带薪休假要等到2020年?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所长李仲广认为,黄金周的安排会越来越合理,同时根据国民旅游宣传纲要的要求,2020年带薪休假制度要基本得到落实。老百姓不用“挪假”、“拼假”,也能过一个舒适的假期。黄金周假期每三年都会有一个好的调整。
中式特色假,当放假的美好和现实生活结合后,总是有那么多的无奈与惆怅。假还没放,休假的心情却被忙乱的工作打压的支离破碎。放松,减压,通过休假寻找生活的真谛等等这些事情在中式特色假中都来不及去思考。
快餐式的文化影响着快餐式的休假,“挪”、“借”、“凑”是形式上的为休假而休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活而休假。休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政府人文关怀的一份答卷,我们依然期待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