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核心提示: 未来发生全面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要在几年内完全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难度也相当大,很有可能诱发“结构性金融危机”或“局部性金融危机”

中国出现了明显的金融风险

2013年,全球经济在各类因素交叉作用下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方面,经济疲软,复苏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各国相继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汇率博弈激烈。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增强。

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迎来了重大转折。虽然GDP增速仍维持7%-8%之间,但经济发展背后隐含重重风险: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地方政府债务高筑、影子银行风险上升等问题逐步凸显。其中,表现最显著的是“金融过热、实体经济遇冷”。缺乏良好经济基础面支撑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同时金融过度自我创新,加剧经济泡沫化,也催生各种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场由消费次贷引发的银行危机。由于当前中国与2008年的美国相比,出现了信贷和房价猛涨、各种金融衍生品增多等很多共同特点,不得不令人怀疑中国是否也会发生金融危机?

2013年6月,国内银行间出现市场流动性紧张。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至13.44%,各期限拆借利率全面上涨。“钱荒事件”造成股市巨大震荡,虽最终以央行的应急出手而暂时平息,但所暴露的流动性问题给社会各界提出了严重的金融风险警示:中国不仅并非不可能发生某领域的金融危机,而且很有可能由某个金融领域风险引发“全面性金融危机”。

近段时间以来,经济减速明显、不良贷款余额反弹、非银行信贷规模和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快速上升、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流动性出现困局,一系列新情况表明中国出现了明显的金融风险。当前发生金融危机,存在着如下隐患根源:

实体经济发展乏力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中国M2余额高达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但证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0.87万亿元,同比下降11%;而金融类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4%。实体经济并未从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中得益。

从微观层面看,不少实体企业同时面临融资难与高负债的情况,一些企业为维持最低限生产,仅靠银行信贷勉强维持生存,一旦信贷收紧,这些企业便可能破产倒闭。从宏观层面看,制造业不景气、产能过剩严重。在库存指数创今年最低位47.4%的情况下,4月份应收账款上升到8.5万亿元,同比增加13%。整体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多年来投资回报远不如投机的情况使新增资金远离实体经济,更引诱大量资金继续从实体经济向各类投机领域转移,而且我们近期的调研情况表明,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房地产泡沫显现

自21世纪以来,房价持续攀升,房地产泡沫逐步显现。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平均房价从2003年的2381元/平方米上涨到2012年的5791元/平方米,10年增长143%。目前中国房地产发展已经形成了泡沫怪圈,即房价上涨→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推动房价继续上涨→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只要房价继续上涨,泡沫就越来越大。由于当前房地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其它数十个相关行业,一旦房价下跌幅度较大,房企资金链断裂,将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危机发生。

历史经验(如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引起日本经济十多年的衰退)表明,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将严重冲击金融体系,引发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3年6月,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5月上涨0.77%,连续13个月环比上涨,同比上涨7.4%。从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四大城市房价来看,房价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针对房价上涨过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但收效甚微,而且当前房价上涨预期还相当强劲,持续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正在不断吹大房地产泡沫。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 静]
标签: 金融危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