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民生热点 > 正文

“鸵鸟型”官员特征调查

—— 官员自己怎么想,怎么看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敢想敢干、不畏阻力的“狮子型”干部。但是,现在有很多官员存在鸵鸟心态,在问题矛盾面前,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我们在网上随处可见、在身边随处可闻群众对鸵鸟型官员行为、心态的抱怨和不满。针对这一现象,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鸵鸟型官员特征调查”活动,了解官员自己对于鸵鸟型官员的特征、形成原因的看法。

本次调研的调查人群为中国大陆各级官员,调查自2013年6月1日开始,至6月20日截止,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调查结果表明,鸵鸟型行为主要特征包括“回避问题,不做正面回应”,“不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编造理由”,“推卸责任,文过饰非”,而产生鸵鸟行为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身的主观因素。

77777

 

“鸵鸟型”官员特征描述

什么样的官员被称为鸵鸟型官员?我们让受访官员选出最能体现鸵鸟型干部特征的三个选项,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彻底掩盖问题”(36.9%);“回避问题,不做正面回应”(29.8%);“遇到问题,不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编造理由”(22.8%);“善于推卸责任,文过饰非”(21.2%)。这说明,鸵鸟型官员的主要特征是,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在行为上首先选择逃避。 “拒绝尝试新鲜事物,思想行为守旧”(18.8%)以及“不熟悉的,都是假的,不好的”(14.9%)排在后两位,这几个特点可以总结为害怕承担责任,喜欢墨守成规。另外,“等待问题自己消失或自行解决”(12.9%)和“自我感觉良好,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有问题”(5.1%)也有一定的代表性,这说明,人们认为鸵鸟型官员显然缺乏应有的问题意识。            

“鸵鸟型”官员真假难辨

然而,不是所有具有上述特征的官员都是鸵鸟型官员,还有一种官员混在其中,可称为假鸵鸟型官员。假鸵鸟型官员是那些“装傻”官员,他们十分清楚矛盾问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但却出于自身利益等原因故意回避。例如,面对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假鸵鸟型官员会感到害怕,故意回避;而真鸵鸟型官员,则无知者无畏,内心坦然,拒绝倾听也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真正的鸵鸟型官员和装傻的假鸵鸟型官员如何分辨呢?从受访者选出的最能体现鸵鸟型干部特征选项中,我们总结出了真鸵鸟型官员四大典型性特征。

——有着强大的自信

5.1%的受访者选择了“自我感觉良好,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其实,这只不过是说明真鸵鸟型官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他们有着充分的自信,他们从不左顾右盼;“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是他们的标语。对于旁人的嬉笑怒骂,他们一笑了之;实在忍受不了,他们就客串一下舆情分析师,将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说成是恶意炒作、水军攻击的结果。

——是真正的乐观派

12.9%的受访者将鸵鸟型官员的特征归结为“相信问题会消失或自行解决”。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真鸵鸟型官员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而已,他们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各种矛盾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是“辨证法大师”

22.8%的受访者认为鸵鸟型官员最大的缺点在于“遇到问题,不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编造各种理由”。真鸵鸟型官员通常都能够以学者的眼光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释问题。更重要的是,鸵鸟型官员都善于运用辩证法,每当你举出社会不好的一面时,他总是能用好的另一面来反驳你,让你不得不连连点头,由衷称赞。

——四平八稳,理智中庸

18.8%的人认为鸵鸟型官员“不相信新鲜事物,思想行为守旧”。为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尝试新方法,接受新观点。然而,在真鸵鸟型官员却在想:学习西方经验?西方经验适合中国国情么?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能带来GDP么?学会跟新媒体打交道?直接删贴、屏蔽不也能搞定?所以,冷静面对变革,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硬道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周素丽(见习)]
标签: 官员   特征   调查   鸵鸟型官员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