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论坛特稿 > 正文

刘奇葆:推进“两个加快”服务宏观大局

刘奇葆:推进“两个加快”服务宏观大局

核心提示: 四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主灾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重大变化,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大局。深入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做好

  四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主灾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重大变化,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大局。

  深入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做好四川经济工作的信心

  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极不寻常,四川经济发展也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和极为特殊的困难。我们要科学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主要矛盾,明确工作定位,坚定必胜信心,重振震前发展势头,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经济下滑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省在遭受千年一遇特大地震灾害之后,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可谓“雪上加霜”,直接和间接影响叠加起来是很严重的。当前,经济下滑成为我省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矛盾。形势逼人,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加大扩大投资和产业发展的力度,增强经济增长动能。

  树立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加快灾后重建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国家扩大内需规划拉动投资4万亿元,其中灾后重建投资超过1万亿元,占到1/4。用好灾后重建的特殊政策支持,特别是用好重建资金,放大乘数效应,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对于扩大投资、拉动增长是直接有效的手段。同时,中央支持灾后重建出台了财税、土地、信贷等特殊政策,有利于我省吸纳生产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不能按部就班,要以非常时刻非常之举、关键时期超常努力来安排工作,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服务全国经济大局作出贡献。

  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扩大投资,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国外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保增长的关键是要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努力增强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拉动力。从我省实际出发,应对当前形势,扩大内需主要靠扩大投资。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批涉及民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灾后重建的重大项目,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中央明确提出,“灾后重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要把恢复重建作为加快灾区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强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度,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全局性意义,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加快”和“提前”的重任,为全国经济大局服务。

  目前,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灾区人民正全力以赴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我们要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大机遇,按照中央“加快”和“提前”的新要求,认真落实重建规划,及时调整重建工作,着力完善重建措施,力争提前完成三年恢复重建主要任务。总的考虑是,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的80%,比原计划加快10个百分点。

  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区别对待,抓住重点,突出“四个优先”,即城乡住房重建优先,公共设施重建优先,基础设施重建优先,重大产业重建优先。同时,对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恢复、土地利用等重建项目,也要相应加快进度。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核心,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项目开工、抓建设进度、抓资金筹措、抓责任落实,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越是加快进度,越要重视建设质量,不能因为怕花钱就降低标准,不能因为赶进度就忽视质量。在恢复重建中,搞任何形式主义,搞任何形象工程,都是对人民的犯罪,都是对历史的犯罪。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防止超越财力物力的许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使灾后重建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全面推动“一三四”发展规划实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四川跨越发展,我们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我们要抓住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着力实施“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规划,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要通过这一轮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达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抓紧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交通建设,既为灾区重建振兴创造条件,又直接拉动内需。要按照“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的思路,加快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贵阳、成绵乐城际等铁路项目的开工和建设,积极推动川藏、川青等铁路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12年,铁路建设里程达到376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7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进出川通道12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500公里。加快建设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扩建泸州和宜宾两个港口大吨位、集装箱码头,积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

  抓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四川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这一轮国家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尤其是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项目推进力度。发展和提高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加强自主创新,强化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既有传统优势,又有巨大潜力。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加大农业投入。通过几年的努力,重点办成五件事,即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培育10大特色优势种植业,新增100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面积1000万亩,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

  抓紧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四川综合成本优势和灾后重建支持政策,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大招商,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以对口支援为契机,与对口支援省市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主动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真正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先开发的重点地区。深入推进省际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密切与对口援建省市和港澳特区的合作,更广泛地融入国际合作。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实施民生工程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按照十七大“五有”的目标和要求,2008年投入资金432亿元,启动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八项民生工程”。要加大实施力度,安排好2009年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比重,争取办成一批群众期盼、又有利于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实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地震造成上百万人失业,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输出劳动力回流,我省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指导,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特困群众、“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注重把解决就业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对口就业援助等措施,促进就业增长。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对农村特困、城镇低保、库区移民、扶贫异地安置家庭的子女及退伍士兵、孤残学生等六类人员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启动实施住房安居工程。目前,四川牧区有未定居或仅有简陋固定居所的群众近10万户、50万人。我们制定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计划投入50亿元,到2012年基本解决游牧群众的定居问题。改造农村危房。针对我省彝区有8万户、36万多人居住在瓦板房、石板房、茅草房中的状况,实施“三房改造行动计划”,改善彝区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攀枝花、自贡等老工业城市棚户区改造,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形势严峻,不能有丝毫退缩;任务艰巨,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坚决破除管卡压思想,坚决破除怕风险求保险思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为推进四川“两个加快”和服务宏观经济大局不懈努力。(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