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词语像“幸福”那样叩击我们的灵魂、打动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为之苦苦求索、为之感慨万分。时代在飞速前进、财富在大量涌现,我们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可又常常发现“失去”很多。幸福在哪里?这一恒久的生命问题再次成为时代的话题,“幸福指数”概念的传播就是一个标志。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敏感的神经,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波澜,而成为时代的追问。
追问幸福指向了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而追求经济增长、改善物质生活则成为普遍的价值诉求。经济发展使人免除物质的匮乏,这是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在这里,发展内在地包含了一种对幸福的期许,可结果却常常与人们的初衷背离。如果将手段当成目的,“误认它乡为故乡”,真正的幸福可能就远离我们而去。
追问幸福也指向了对社会转型的重新理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按照社会学的解释,就是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是一种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历史性变革。加速进行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在给人带来富足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紧张、烦恼和焦虑,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嬗变。如何在建构新的社会体系中找到幸福,是社会转型的价值标杆。
追问幸福更是在追问“生命意义何在”,这种生命的感受还促使人们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如何在此世安身立命?幸福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问题,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在转折的时代,幸福更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和诠释。
对于这些追问,我们的回答也许稚嫩。
追求幸福,就要反思“发展”本身、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考虑到人的整体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才能使民众获得真正的福祉。
追求幸福,就要推进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家庭、社区与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公民社会,才能找到我们的“幸福乐园”。增加公民的福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自由、文明、和谐的社会,是社会转型的理想目标。
追求幸福,就要寻找生命之真谛。我们需要在感性生活的冲击中保持理性的反思精神,在物质创造、精神追求和感情陶冶中取得真正的幸福。抓住幸福,我们不仅需要知识和勤奋,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这样告慰自己的生命历程。幸福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最后的答案;毋宁说,它是一种向往、一种希冀,一种生命赋予我们创造新生活的期许。
